“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團結,是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在血與火的戰爭考驗中、在汗與淚的建設時代里、在搏與進的前行征途上,團結始終熠熠生輝。
同樣,依靠“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團結之力,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奮力推動黃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新跨越。
邁進嶄新的2025年,我們又將在時間坐標上鐫刻新的奮斗足跡。任重道遠,以創造性張力譜寫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新篇章,仍需全區人民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將共識轉變為實干奮斗的進取之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
畫好使命“同心圓”,工作標桿要“高”。古人說:“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高標準是由高定位派生而來的,但絕不是搞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也不是搞無原則的層層加碼,而是要高而可攀,“跳一跳,夠得到”。面對當前積極有為、催人奮進的宏觀政策環境,我們必須扛起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的偉大使命,錨定中國共產黨這個“圓心”,不斷延長“半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起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在發展上定高目標、定位上立高追求、指標上盯高位次,分領域動態對標全省增速排名前20縣(市、區),拼出“更勝一籌”的發展新天地。
匯成干事“聚能環”,措施力度要“硬”。事業越發展,對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不管是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規模和質量邁上新的臺階,還是縮小“三大差距”,統籌推進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不管是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氣魄、更寬廣的視野建設現代化都市,還是守住兜牢民生底線,破解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都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全面提升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以“硬”措施下好“繡花功”、持續“釘釘子”,努力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開花結果。
攥成體系“強拳頭”,聯動機制要“暢”。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方法。如何以項目大攻堅大突破引領發展大突圍大躍升?如何迭代“永寧煥新”城市更新行動?如何打造國家級創新型城市主城區?過去,我區持續迭代升級“1+6+N”專班工作體系,讓不同部門站到了“同一個戰壕”,將各領域、各部門、各層級的發展置于總盤子中加以謀劃,攥指成拳、同頻共振,形成源源不斷的正向合力。未來,我們更要用好這一“制勝法寶”,不斷暢通溝通協調運行機制,讓專班真正成為主攻“一千雙百”、實施“六大戰略”,答好中國式現代化考卷的“尖刀連”和“先行軍”。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無論前方有多少不確定因素,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團結干,以強大合力抓落實,勇立潮頭、齊推共舉,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書寫更大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