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強調“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資本”?近年來,黃巖區北洋鎮以黨建為引領,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探索“農業種植+工業化生產+觀光旅游+科普教育”模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快捷通道,走出生態綠色發展新路子,實現“生態資本”向“富民資本”轉化。
林下經濟,實現增收共富
北洋鎮聯豐村四面環山,林地資源豐富,山林面積6100畝。受各方面條件限制,村集體經濟薄弱,直到2018年,當地成立臺州黃巖義城古道生態農業觀光有限公司,依托聯豐村優質山林資源,創建了“義城嶺中藥材基地”,村集體收入開始不斷壯大。
“為了能將林地資源轉化為富民之本,我們村流轉土地1250畝,打造了林下經濟項目——義城嶺中藥材基地,主要種植三葉青、黃精、菜頭腎、重樓等地產特色中藥材。現在村集體每年增收5萬元,個人每畝增收1.5萬元。”北洋鎮聯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林福說。
林下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利用林下空間因地制宜進行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活動。“我們坐擁長潭水庫一級水源地,這種創新的種植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地資源,還能有效利用林陰優勢,實現農林牧各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北洋鎮黨委書記張劍說。
北洋,以特色農業聞名省外,是首批省特色農業強鎮。近年來,北洋鎮依托森林資源稟賦,一手抓生態環境保護,一手抓生態經濟發展,通過創新“黨建+林下經濟”模式,積極探索林下種植藥材、食用菌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從而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科技賦農,掘金生態經濟
“這是我們的現代農業冷鏈物流中心——瓜果天下項目,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項目推動瓜類種植產業和瓜農聯盟的發展。目前瓜果天下大樓已基本結頂,招商引資全面啟動。”張劍說。
據了解,瓜果天下項目是集社會化服務、物聯網建設、農資銷售、冷鏈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區級政府重大項目,于2022年落地北洋。該工程建設完成后,將開展黃巖農特產品和農資交易,為農戶提供農技服務配套冷鏈物流,實現農戶增收致富,讓黃巖農業的“地瓜經濟”“根莖”更加壯碩。
在北洋鎮,從播種到采收,科技的身影隨處可見。投資建設瓜果天下大樓是北洋鎮實現由“汗水農業”邁向“科技農業”的發展“縮影”。該鎮用二產的理念、三產的思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數字農業,持續推進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塊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展示館招投標,實施曦禾放心菜園改造提升,培育農藝農機融合示范試驗基地,打造農業產業科技化特色強鎮樣板。
科技農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2023年,北洋鎮推動曦禾農場與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簽訂技術合作協議,邀請他把科研團隊和平臺搬到田間地頭,并與臺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校地黨建共建合作協議,在曦禾農場、中德農場成立就業見習基地,形成產學研一體,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共建目標,同時依托鎮委黨校、村黨群服務中心、共富工坊等陣地,聘請直播能人、電商創業能手為講師,聚焦農產品直播銷售、線上店鋪運營、短視頻拍攝推廣等,舉辦“新農人”培訓班,為有機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如今,北洋鎮以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塊創建為契機,以種業自主創新為核心,打造高科技現代農業示范園,不斷培育壯大綠沃川農場、曦禾生態農場、中德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推動綠沃川、曦禾農場、中德農場等多家農業主體向智慧農業、農事體驗、旅游觀光、研學教育等產業延伸,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裂變發展。
農旅結合,促進“生金吐銀”
近年來,北洋鎮充分發揮生態優勢,依托農業基礎,以高科技綠色農業為主體,以一二三產融合為方向,闖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2023年,北洋鎮的“田園超市”項目被納入浙江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支持打造共富試點項目,獲省財政獎補2000萬元。
“田園超市”是基于北洋現有的產業基礎,圍繞中德農場、曦禾農場、綠沃川農場、藍美田園四大農場,串點環線,打造的集農事體驗、旅游觀光、研學教育為一體的全鎮域田園綜合體運營服務項目。目前,由北洋鎮22個村成立的鎮級強村公司和黃巖區交通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黃巖區長潭湖畔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統籌該項目的運營工作。
同時,沿著北洋鎮境內的江南渠、江北渠、永寧江打造長潭水庫移民農旅共富帶旅游線,起始點為九溪,終點為長潭水庫壩頭,途經7個村落,全長9公里。通過江南渠綠道共富帶建設景觀提升工程串聯已有的農場,改變當前農場強調個體獨立經營的現狀,并依托現有資源基礎,在綠道沿線塑造山水生態節點和歷史人文節點,增強綠道游線體驗的豐富性與活力感。該工程計劃2024年打造完成西山公園北側至中德農場綠道及特產到稱歇巖頭慢行道,2025年爭取項目資金對江南渠道進行全線提升。
一直以來,北洋鎮堅持以“黨建鏈”為引領,充分發揮農旅資源優勢,由黨組織帶領龍頭企業、共富工坊、強村公司,不斷豐富田園觀光、水果采摘、農趣體驗等旅游業態,精心打造“一起趣北洋”品牌,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例如舉辦“趣北洋·稻田文化節”“趣北洋·五尖山歡喜年豬宴”“趣北洋·潮濟老街鬧元宵”等文旅節慶,累計吸引游客1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余萬元。
如何從單一的鄉村體驗模式拓展為農文旅小鎮度假模式,讓旅游產品更為多元化、復合化、聯動化?下階段,北洋鎮將以技術賦能做強農業特色,完善功能配套,構建“接二連三”產業鏈,通過建設共富平臺,健全運營機制,激發內驅力,打好優勢牌。
目前,北洋鎮通過項目招標和專業運營團隊對五尖山村進行全村策劃設計,結合五尖山特色資源、豐富人文歷史和美麗傳說進行提升和改造,引進高中低各層次民俗、酒店、餐飲,增加咖啡、奶茶等業態,設置親子研學、野營基地、民俗體驗館、自然展館等不同點位增加趣味性和歸屬感,深挖文旅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科技和文化創意含量,以一村一品激活鄉村旅游流量密碼,讓生態“高顏值”帶動村民共富。
(轉載自臺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