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橘園里,不僅能夠品嘗到甜甜蜜蜜的橘子,還能欣賞到如畫般美妙的橘園風光……”眼下,位于南城街道蔡家洋村的黃巖城市貢橘園里,黃澄澄的蜜橘“本地早”掛滿枝頭,橘樹下,五彩繽紛的花兒點綴其間,一派美麗的鄉村豐收圖景。來自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助農直播團隊應邀來到這里,以體驗式直播的方式進行文旅推廣,助力當地共富工坊蜜橘銷售。
“通過她們的直播推廣,助力了我們橘子的銷售。現在每天僅發快遞就要400箱4000公斤左右。”南城街道蔡家洋村五嫂子“小橘燈”共富工坊負責人管美玲忙碌地打包,臉上“藏”不住笑容。
蔡家洋村是黃巖蜜橘的主產區之一,橘園占地面積2000畝,年產量可達5000噸。近年來,當地在南城街道“南融”黨建聯建的牽線搭橋下,創新“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蔡家洋村黨支部與黃巖交旅集團、黃巖五嫂子柑桔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合作共同體,成立五嫂子“小橘燈”共富工坊,組織農戶按照統一標準規范種植,實施“集中采摘、上門收購、統一包裝”的一站式采銷模式,形成規范化產業鏈,拓寬農戶的銷售渠道。經過統一包裝和品牌打造,柑橘銷售價格每公斤16-60元不等,其中,48個精品果禮盒裝為168元/套,工坊年產值將創新高。
“我們種多少工坊就能收多少,我們只管種,銷路再也不用愁。平時還能幫忙一起采橘子,每天能掙180元。”作為種植戶,張荷娟閑暇時就到工坊幫忙,還能多一份收入。與張荷娟一樣,周邊閑置勞動力都是直接受益者。工坊優先招募了村內待業人員從事種植、管理、采摘、選果、打包等多個崗位,解決了周邊50多位村民的就業問題。
近日,來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和臺州市農科院的黨員專家團隊來到橘園,為蜜橘上市如何確保品質開展現場“問診”。“我們會在柑橘開花、施肥、結果、采收、清園等生長和管理的關鍵時期進行相關指導和服務,助力農戶提高果實品質,增強他們的綜合經濟效益。”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金龍飛介紹。
為進一步抓實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聯建單位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搭建“共富學堂”“技術賦能”培訓班,“共富直播間”等有效形式和載體,使工坊“共富”之路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
近年來,該村借助黃巖城市貢橘園資源,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引進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楊貴慶教授團隊,規劃建設貢橘園農業文化遺產訪問中心,引入“百年橘樹、千年橘鄉、中華橘源”的理念,設立七處橘文化景點,打造現代特色農業樣板區,探索全域旅游發展新路。特別是柑橘相關活動的舉辦,吸引了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今年,該村已累計接納游客4-5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200萬元,工坊吸收社會閑散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每年人均增收達萬元以上。”南城街道黨工委委員胡伊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