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詮釋責任,以實績標注擔當。
多年來,“三化十二制”一直深耕農村廣闊天地,破解了村級組織及鄉村振興的一系列痛點、難點,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
經過二十年的運行,“三化十二制”從農村走向城市,從村莊走進社區。《黃巖區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三化十二制”實施細則(試行)》就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本,它的出臺,實現了城鄉治理歷史性的一體貫通。
從去年開始,黃巖已將“三化”治理理念從鄉村向城市延伸拓展,在組織架構、治理方式、監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試驗,破解融合型大社區大單元、村改社區等城市基層治理難點,逐漸探索形成具有普適性、推廣性的“三化十二制”城市版,進一步完善黨建引領、權責明晰、廣泛參與、高效協同、精細服務、數字支撐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對“三化十二制”來說,城市社區治理是一個新的課題,如何發揮好它的作用,仍有許多功課要做。
城市社區不同于村莊,多年來,一直存在著“資金來源單一、供需矛盾突出、資源整合不足”等痛點堵點和社區集體經濟“誰來發展、靠什么發展、怎么發展”等難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區委組織部主動出擊,協調新前街道江城社區與20家共建單位簽訂了社區“大黨委”共駐共建共治項目協議書,同時成立全市首家由社區獨資的“強社公司”。“強社公司”最大化發揮社區資源優勢,提升社區基層治理“造血”功能,在“強社惠民”集成改革上邁出新步伐,集中展示新時代基層治理“三化十二制”城市版的特色亮點。這樣的探索就很值得鼓勵和提倡。
城市現代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構建以“各街道片長—街道駐社區干部、各社區黨組織書記—小區長—樓長—樓道長”為主體的架構體系就顯得很有必要。
比如落實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黨委”制,吸納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金融機構等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以及兩新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商圈樓宇中的黨員負責人擔任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同時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聯系服務群眾的主陣地作用,把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社區為群眾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務的綜合載體。
尤其是與“黨的領導全面化”對應的全面領導制度、社區“大黨委”制度、定期報告制度、示范引領制度;與“基層治理現代化”對應的議事協商制度、平安共建制度、便民服務制度、共富共享制度;與“有效監督常態化”對應的履諾考評制度、廉潔監督制度、三資管理制度、三務公開制度。這些制度的內涵和做法與原來在農村推行的一些辦法有較大的不同。
因此,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一步,要把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三化十二制”實施細則全面落到實處,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讓“三化十二制”在城市社區真正扎根,花開滿枝、果結滿樹。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治理“一體化”是時代的呼喚。我們相信,城鄉一體貫通的“三化十二制”將以賦權增能、減負增效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全面提高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必將在未來城鄉基層治理及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推進城鄉共治共享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二十年彈指一揮間。面對未來,我們豪情滿懷。只要我們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在區委的領導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化十二制”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更大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