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口街道觀瀾讀書會暨陶瓷與海絲之路交流會舉行,邀請意大利籍漢學家唐云、溫州大學副教授黃春慧與我區文史專家、江口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一同探尋黃巖青瓷與海絲之路的歷史印記,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從我們歷年的考古調查發現,黃巖青瓷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經有了……”在黃巖博物館的青瓷陳列展館,這里收藏的國家一、二級珍貴文物黃巖窯瓷器達19件之多。當看到嬰戲蓮紋青瓷碗、青釉鳳紋大盤等一件件青瓷器釉色晶瑩,刻紋線條蒼勁有力,嘉賓們不時發出陣陣贊嘆,嘉賓們還來到了沙埠窯遺址竹家嶺窯址和竹家嶺青瓷文化展覽館,了解了黃巖青瓷的發展歷史、考古經歷、制作技巧、運輸路線等內容。
“青瓷非常美麗,我參觀過很多窯址,但是很少有保存的這么好,結構又很清晰的,看到這么長的龍窯我覺得很壯觀。”唐云對竹家嶺龐大的龍窯窯爐印象深刻。
唐云,本名博尼諾·加博列拉,來自馬可·波羅的家鄉——意大利。1983年來華,多年來她走訪中國各地,以及中亞、西亞,了解絲綢之路上各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寫作出版多部中意雙語書籍,被譽為當代女“馬可·波羅”。此次黃巖之旅,將為她正在撰寫的新書《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增添上黃巖元素。
“我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出口物品中瓷器占大多數,來到黃巖讓我發現了很多新的東西,我也可以補充在我正在寫的書里面,讓我的意大利讀者也都可以了解到黃巖青瓷和沙埠窯,這種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我覺得意義是非常大的。”唐云說。
當天下午,嘉賓們還與區文史專家、江口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們一起,就陶瓷歷史、藝術價值、制作以及海絲之路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據了解,歷史上的江口港是黃巖唯一的出海港口,黃巖青瓷經由西江、永寧江,到達江口港口銷往海外。今年,江口文化研究工作室致力于江口文化的研究和推廣,以打造“三江福地”IP為切入點,著力探索三江口文化的“源”與“流”,通過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賦能+創意創新,助力江口文創文博文旅融合發展。
“通過這次陶瓷與海絲之路的交流會,能夠讓更多對中國文化、中國文物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們把目光投到黃巖的青瓷發展事業上來,促進我們黃巖的青瓷文化與世界多交流,讓黃巖青瓷越走越遠。”江口街道黨工委委員、江口文化研究工作室負責人陳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