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0y88q"></pre>
  • 
    
  • <s id="0y88q"></s>
    浙江在線-黃巖支站 
    您現在的位置: 黃巖新聞網  >  新聞在線  >  黃巖新聞  >  黃巖經濟
    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 共富路上的“梅”好產業
    2025年06月25日 16:09 來源:今日黃巖 【進入論壇】

      “千林紅綻火含珠,正是東魁楊梅紅。”六月的黃巖,漫山遍野的楊梅林凝碧流翠,紫紅飽滿的東魁楊梅壓彎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果香。從一株近200年的“東魁楊梅”母樹到如今的萬畝楊梅產業,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從單一的鮮果銷售到品牌化經營,我區東魁楊梅產業正以科技賦能、品牌引領、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路,演繹著鄉村振興的“梅”好故事。

      我區東魁楊梅種植基地從東到西形成梯度布局,海拔高度從10米到700米均有分布,東魁楊梅采收期從6月初一直延續到7月中下旬。目前,全區楊梅種植面積達6.1萬畝,覆蓋90%的鄉鎮街道,年產量達4.4萬噸,產值達5億元。

      產銷聯動拓市場

      “老板,麻煩幫我準備30箱精品楊梅寄到江蘇。”隨著東魁楊梅進入采摘旺季,黃巖區南城街道藥山村的黃巖雙兵果蔬專業合作社內,負責人任衛兵的手機幾乎沒停過,都是老客戶打來的訂購電話。

      在合作社內,幾十名工人正將一顆顆飽滿的楊梅小心放入分格中,像這種獨立分格的包裝,既避免了運輸途中的擠壓,又能最大程度保持楊梅的新鮮度。

      “合作社有120多畝羅幔楊梅,預計產量3萬斤。”任衛兵說,“目前市場價在每斤50元左右,精品禮盒裝每箱240—250元,不含運費。”

      “目前銷售的都是我們自家果園產的優質楊梅,等自家楊梅銷售完,我們還會以高于市場價收購周邊農戶的楊梅,既保證了貨源品質,又能帶動鄉親們共同增收。”任衛兵說,從種植、采摘到分揀、包裝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工參與,合作社會優先雇傭本地村民,讓他們在農閑時能增加一份額外收入。

      為確保消費者能品嘗到最新鮮的東魁楊梅,合作社還與快遞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每一顆經過嚴格篩選的楊梅完成包裝后,立即有冷鏈運輸對接。“像這批訂單,傍晚從合作社發貨,第二天上午就能送達江蘇客戶的手中。”任衛兵說,通過標準化包裝與冷鏈運輸的無縫銜接,大大提升了楊梅的保鮮周期。

      在位于上垟鄉雙橋村的長潭湖楊梅基地內,紫紅飽滿的東魁楊梅如寶石般垂掛枝頭。工人們穿梭于蔥郁的果林間,或采摘、或運輸,整個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豐收景象。

      “基地占地約60畝,擁有6個高規格連棟溫室,楊梅樹齡都在40年以上。”永寧產投集團農發公司綜合辦副主任陶慰介紹,“得益于優質的山水資源和海拔優勢,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使得這里產出的高山楊梅平均甜度更高,加上平時精細化管理,今年楊梅品質比去年更好。”

      好品質是根基,想要讓楊梅“走”得更遠,全產業鏈的精細把控缺一不可。在基地分選中心,工人們忙著將一筐筐楊梅進行分揀、上秤、打包,準備發往全國各地。“我們基地通過冷藏車直發配送,能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最佳溫濕度,縮短運輸時間,確保楊梅新鮮送達目的地。”陶慰說。

      在銷售環節,基地積極探索多元渠道。線上,基地與新民晚報合作,通過主題宣傳、線下活動和直播帶貨等形式,拓展銷售渠道;線下,基地與銷售大戶建立緊密合作,依托其成熟的銷售網絡,將優質楊梅精準輸送至連鎖水果店。

      “今年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加上科學養護到位,有機肥充足,我們合作社的東魁楊梅大豐收。”在江口街道東魁村,臺州市黃巖惠農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解仙利難掩喜悅之情。為拓寬銷路,解仙利創新營銷模式,不僅注冊了“梅人公”品牌,還積極開拓線上市場。他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東魁楊梅的最新動態,并邀請直播達人進行直播,向消費者全方位展示東魁楊梅。這種“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讓東魁楊梅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科技賦能強品質

      “楊梅采摘逢梅雨,十有六七空歡喜。”這句曾在梅農中流傳的感慨,道盡了楊梅成熟期的痛點——果蠅為害與梅雨侵擾。

      我區獨特的地理氣候使楊梅成熟期與梅雨季節高度重合,雨水不僅降低果實糖度、影響口感,更易引起霉變落果。尤其是晚熟品種,每年因果蠅帶來的損失達30%以上,個別年份損失超過50%甚至絕收。

      為破解這一生產難題,2010年,區果樹技術推廣總站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東魁楊梅“羅幔栽培”技術,即在楊梅采收40—50天前,用防蟲網對楊梅樹進行全樹覆蓋,同時停止楊梅園使用一切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葉面肥;在楊梅采收前10天,樹冠再覆蓋避雨膜。

      “楊梅羅幔避雨栽培技術的運用一舉解決了果蠅危害,還能減少風害和雨害的影響,為東魁楊梅的優質豐產提供了技術保障,楊梅的果實更美味、更安全。”區果樹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劉高平說,該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守護了梅農的“錢袋子”,更拉開了我區楊梅種植技術革新的序幕。

      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近幾年,在羅幔技術的基礎上,大棚楊梅種植作為其“升級版”應運而生。“大棚配備了通風系統和內保溫系統,控制棚內溫度和濕度,可以讓楊梅口味更好,產量更高。”陶慰介紹,大棚內的通風換氣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先進設備,可以更好地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和光照,讓果樹不受異常天氣的影響,減少雨水和蚊蟲的侵襲,為棚內的楊梅植株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這套融合現代農業科技的種植模式,為楊梅的品質提升撐起“科技保護傘”。

      長期以來,楊梅苗進行嫁接栽培后,一般4—5年可掛果,8年后進入盛果期,漫長的生長周期極大限制了楊梅產業的發展。“楊梅嫁接好了首先要在地里培育5年,移栽時要將枝條修剪完,所以起碼要養3年以上才能結果。”解仙利說。

      為打破這一發展瓶頸,近年來,我區潛心東魁楊梅種植技術創新,研發出大棚楊梅速生等技術,成功攻克了楊梅生長周期長的難題,實現幼齡東魁楊梅快速投產。“我們建起了智能化溫室大棚,可以模擬出植株的最佳生長條件。”區果樹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葉海萍介紹,大棚里配置了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儀、生長觀測儀等一系列監控設備,并將數據實時傳送到種植戶的手機里,打開手機應用之后,手機里就顯示著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和實時監控,隨時隨地就能根據情況進行控溫、控濕和控水操作。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我區楊梅種植實現了質的飛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憑經驗、靠感覺,而如今,光線、空氣、土壤、水質,這些與楊梅生長有關的因素都成為了可控的數據。智能化溫室大棚不僅實現了當年種當年產,還能通過平原密集種植、機械化操作等帶來成倍的收益,為楊梅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農文旅融合促共富

      楊梅季期間,我區精心策劃推出了多個主題活動,有精彩的楊梅采摘體驗,有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推介活動,更有熱鬧非凡的楊梅市集,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別具一格的“楊梅盛宴”。

      6月20日,一場以“天下東魁出黃巖酸酸甜甜200年”為主題的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楊梅產業促進分會2025科技下鄉暨黃巖東魁楊梅季活動在江口街道東魁村舉辦。不僅拉開了楊梅集中采摘期的序幕,更以“科技+農文旅”的融合模式,為楊梅產業發展續寫了新的篇章。

      6月21日,“‘楊’帆共富‘梅’好相約”2025年南城街道“梅”好生活季在南城街道藥山村拉開序幕,歡樂跑、共富市集、文藝輕騎兵巡演、親子體驗等活動,吸引了游客共赴這場“梅”好之約。

      當天,300多名跑步愛好者開啟了一場“鄉野歡樂跑”。賽道總長度為6公里,串聯起藥山新水庫、布帳巖、茶古坦等景點。跑步愛好者穿梭梅林間,聞著楊梅果香,一路跑,一路感受藥山村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

      當天的活動現場亮點紛呈。在“鄉里鄉親”共富市集上,果農們賣力地吆喝著自家的楊梅,還有楊梅咖啡、楊梅干、楊梅湯圓等以楊梅為靈感的創意美食吸引游客的目光。在“誰是楊梅王”爭霸賽上,梅農帶著從自家果園精心挑選的“梅中猛將”登臺比拼,經過評審,最終評選出楊梅“單顆重量王”“果實甜度王”;在親子自然美學實驗室現場,孩子們正在用粘土捏出一顆顆飽滿誘人的楊梅,從揉土塑形到細節雕琢,他們發揮想象和創意,體驗動手的成就感。

      近年來,藥山村立足優質自然資源,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通過舉辦楊梅集市、趣跑運動會等活動,以活動流量帶消費增量,讓村集體、百姓增收致富,共享“梅”好生活。

      為傳承鄉土文化,深化自然與勞動教育,6月22日,江口街道“江來小匠”親子研學活動組織30名青少年來到東魁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楊梅文化研學之旅。

      活動現場,孩子們首先實地探訪了東魁楊梅母樹,隨后跟隨專家來到東魁楊梅博覽館,通過參觀,了解母樹發掘、種源優勢、傳播途徑、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知識,并與母樹繁殖投影墻互動,體驗東魁楊梅種源傳播沙盤,了解東魁楊梅的前世今生。

      東魁楊梅產業,是我區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更是我區精心培育、全力發展的富民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區全力推動東魁楊梅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將東魁楊梅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發展優勢,通過實施共富“菜籃子”工程,由黃巖城發集團與西部六鄉一鎮聯合成立長潭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并引入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覆蓋種植、加工、流通、銷售全鏈條的數字化溯源體系,確保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全鏈條監管,打造“長潭湖”區域公共品牌,提升東魁楊梅特色農產品附加值,加速探索“土特產富”全鏈發展新路徑,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與此同時,我區立足東魁楊梅始祖地文化底蘊,深耕楊梅母樹文化,挖掘民俗活動與藝術價值,推動楊梅從單一農產品升級為兼具歷史厚度與產業活力的文化IP,規劃建設東魁楊梅母樹文化園、東魁楊梅博覽館,打造“泛母樹園”文化,走出“文化+”“旅游+”產業融合道路,拓展消費場景與市場空間,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生命力。

      (圖片由江口街道、南城街道、永寧產投集團農發公司提供)

    【作者】: 記者 周丹艷 通訊員 王溢楨 林海涌 蔡 晴 【編輯】:朱慧益
    推薦閱讀
    最新熱點+更多
    黨建賦能出實招 為模具企業保駕護航
    林峰現場接聽12345熱線
    從“授魚”到“授漁” 江口共富工坊人才實...
    從“授魚”到“授漁” 江口共富工坊人才...
    黨建賦能出實招 為模具企業保駕護航
    上垟鄉開展“八一”建軍節慰問活動
    2011年03月01日 黃巖新聞
    城南派出所:實字當頭全力推進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傳進文化禮堂
    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臺州黃巖區...
    黃巖區融媒體中心主辦 批準文號:浙新辦【2008】34號 浙ICP備08109618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76-84765071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平臺支持© 黃巖新聞網版權所有 . 保留所有權利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美丽的姑娘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色婷婷婷丁香亚洲综合不卡,国产偷窥在线观看
    <pre id="0y88q"></pre>
  • 
    
  • <s id="0y88q"></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饭冈佳奈子gif福利动态图|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性欧美videos喷水| 国产一卡二卡二卡三卡乱码| 久久久精品免费|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看无下截|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欧美孕妇xxxx做受欧美|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777奇米影视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美女的尿口视频网站|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欧美电影《轻佻寡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黄色三级电影网址| 我要看WWW免费看插插视频|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a级aaaaaaaa毛片|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久性色av毛片特级| 约会只c不y什么意思| 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黄色a三级免费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