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紫紅的東魁楊梅掛滿枝頭,一場關于以技賦能共富工坊的“造血升級”正在江口街道悄然發生。6月18日下午,隨著紅綢緩緩揭開,江口街道共富工坊人才實訓基地揭牌成立,意味著江口街道正式開啟從“直接幫扶”到“技能賦能”的共富新實踐。
啟動儀式上,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代表與12名共富特派員、8家共富工坊負責人齊聚東魁楊梅博覽園,經過供需對接洽談與合作框架研討,最終達成“訂單式培訓”“師資共享”等多項合作意向,構建起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技能培育新體系。
“這種模式的最大亮點就是技能培訓‘精準滴灌’。”江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強介紹,基地針對不同工坊類型差異化設計“品牌帶動式”“定向招工式”“來料加工式”“電商直播式”等方案,并推動富余勞動力掌握“多技之長”。黃巖二職校黨總支書記王云彪接過話頭:“目前中餐和面點師需求緊俏,感興趣的都可報名。”
啟動儀式后,首期培訓隨即展開。共富特派員陳雙雙以“理論+實操”模式,為果農帶來東魁楊梅栽培與管理技術培訓。“受益匪淺,前沿的技術和管理理念為我們合作社發展壯大提供了精準指引。”東波果業共富工坊負責人解仙利說。
事實上,江口街道在技能培訓方面早已打下堅實基礎。去年,江口街道創新打造“家門口的技能就業生態圈”,以技能培訓為杠桿,推進“人人學技能、個個好就業”。例如,轄區內的上市公司天宇藥業,根據企業需求,在臺科院、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學校開設了7家產業學院、32個訂單班,共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1360名。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技能就業綜合服務站則整合多家用人單位需求,聯合辦班將培訓后的求職者,按需輸送到工作崗位。截至目前,共開設職業技能培訓班37期。
下階段,江口街道將以基地為圓心,輻射帶動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技能就業”,讓“一技在身、就業不愁”成為現實,繪就“技能增收、共同富裕”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