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端午粽香遇上AI浪潮,傳統佳節與現代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我區各村社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通過開設AI智慧課堂、打造智慧化應用場景,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社區治理與居民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滿科技溫度的智慧生活新圖景。
東城街道硯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非凡,社區黨員干部化身“AI導師”,帶領居民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活動現場,志愿者耐心指導居民操作AI繪畫、動畫生成軟件。從設計粽子造型、搭建端午場景,到賦予作品動態效果,居民們積極參與,創作出“會跳舞的粽子”“賽龍舟的粽小隊”等趣味十足的作品。還有居民憑借精準的關鍵詞描述,讓AI將端午故事轉化為具象畫面,新奇的創作引得眾人贊嘆。“添加指令讓畫面生動起來,雖然和預期有些差異,但過程特別有趣,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居民沈萬鴻分享道。
今年以來,我區各地以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將AI技術普及作為服務居民的重要舉措,常態化開設AI學習課堂。圍繞居民日常生活需求,“AI制作電子相冊”“AI創意短視頻”等主題課程相繼開展。截至目前,累計舉辦活動20余場,惠及居民超800人次。此外,社區組建黨員技術骨干服務團隊,針對老年群體開展“一對一”幫扶,助力他們跨越“數字鴻溝”,推動AI技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在社區治理方面,AI技術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西城街道縣前社區引入智慧化一體機與“社區智慧服務”小程序,借助AI實現“人、物、事、組織”的智慧化管理。居民辦理峰谷電申請等業務時,在智慧化一體機上上傳證件、輸入信息,10分鐘內即可完成。線上小程序更是集成黨建、醫療、養老、就業、托育等一站式服務,顯著提升了社區治理效率,為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AI技術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社區治理和服務的新大門。”西城街道縣前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主任官偉紅表示,未來將持續深挖AI潛力,不斷拓展“AI+社區治理”“AI+文化傳承”等創新應用場景,致力于把社區建設成既有科技范又有人情味的智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