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頭陀鎮中心小學舉辦了一場以“萬物共生和美永續”為主題的活動,通過多樣的科普形式與研學活動,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生物多樣性知識盛宴,激發了學生們對自然保護的濃厚興趣。
活動現場,體育場化身“微型自然博物館”,展出了50余種野生動物標本,兩種活體動物以及動物3D展板,涵蓋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等,其中有不少黃巖當地的特色品種。
“同學們看,這是浙江省一般保護鳥類——小白鷺,大家在我們黃巖的濕地公園可以看到很多這種動物。”在標本區,栩栩如生的野生動物標本吸引了許多學生駐足圍觀,工作人員手持標本,為大家詳細講解動物的特點、生存現狀及保護級別,通過互動問答,讓學生們了解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影響。
“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動物標本,以前我只能在書上看到這些動物,現在能近距離觀察他們的外貌,心里特別激動。”學生王子默說。
頭坨鎮中心小學校園生態環境豐富,鳥類眾多。活動當天,自然教育專家還帶領學生們穿梭于校園的各個角落,探尋鳥類的蹤跡,通過觀察、記錄,學習鳥類知識。“我最喜歡校園尋鳥活動,特別是將我們親手制作的鳥窩掛到樹上,很有成就感。以后我要多留意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把觀察到的新發現分享給同學們。”四年級學生張芯悅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黃巖生態環境分局、臺州鑒洋湖城市濕地園保護中心、區婦聯主辦,頭陀鎮中心小學、區環保志愿者協會協辦。活動通過實物展示與互動教學結合的方式,把抽象的生態保護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認知體驗,讓學生從“認識生物”到“守護家園”,真正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根植于心。
“我們還舉行了折千紙鶴比賽、鳥類知識競賽以及愛綠護綠行動等,讓孩子們學習動物種類的同時了解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懂得保護動物,進而熱愛我們的家園。”頭陀鎮中心小學校長孫海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