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被稱為“工業之母”,處于制造業上游。小至紐扣、水杯,大到汽車、飛機、高鐵,生產這些工業品,都離不開模具。
黃巖有“中國模具之鄉”之稱,模具產業在技術水準、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等方面領先全國,年產值近300億元。其中,擠塑模具、吹塑模具、注塑模具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75%、30%。
從做精產品到做強產業鏈再到模塑產業聯動,近年來,黃巖模具加速向高精度、智能化轉型,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去年黃巖塑料模具產業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一季度,黃巖高端模具產業集群又入選省“新星”產業集群。黃巖規上模具產業產值一季度達到27.8億元,其中3月份達到12.3億元,同比增長17.6%。
作為傳統產業的黃巖模具何以“老樹發新枝”,煥發新活力?日前,記者來到臺州市黃巖區探訪。



差異化發展
冷門產品成為大爆款
走進位于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的精誠時代集團,只見園林式的廠區內綠樹成蔭,恒溫恒濕的智能化車間潔凈敞亮,十幾臺五軸加工中心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對模具進行切削加工。這家國內擠出平模頭領軍企業,滿足了人們對現代化模具企業的各種想象,有模具“夢工廠”之稱。
不過,真正讓這家企業火出圈的,卻是一款冷門產品。
熔噴模頭是擠出平模頭中的一個小品類。精誠時代集團董事長梁斌說,早在2015年,他們就已完成了熔噴模頭的研制,本想生產用于母嬰用品的熔噴布,沒想到2020年生產口罩的熔噴布需求井噴,公司模具訂單爆發式增長。作為當時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高端熔噴模頭的企業,公司在8個月時間生產了1000多套模具,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在業界一炮而紅。
“其實,相關技術我們十幾年前就開始摸索了。”梁斌說。1998年開始創業時,他們就選擇差異化發展,進入相對冷門的擠出平模頭制造領域。此后20多年里,企業始終專注于這個細分賽道,自主研發了模流仿真技術、熔噴模頭等多項核心技術,高精度熔噴非織布模頭等多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這兩年,公司進軍鋰電池等領域,最新研發的隔膜模頭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多家頭部生產企業。
“精誠”的成功,是黃巖模具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黃巖不產鋼材和塑料,模具產業在“無中生有”中發展壯大。專注“專精特新”、深耕細分市場實現錯位發展,正是黃巖模具脫穎而出的秘訣。
幾十年來,黃巖始終專注塑料成型模具,其中又以擠塑模具、吹塑模具、注塑模具三種細分模具類型為主。“黃巖模具企業從引進國外先進流水線開始,再到自主研發關鍵設備和技術,在細分領域潛心修煉獨門絕技,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攻關突破。”黃巖區經信科技局黨委委員陳忠義說。
為幫助企業鍛造核心競爭力,黃巖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構建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梯級培育模式,推動模具企業做大做強。當地政府推動產學研聯動,深化與華中科技、西安交大、哈工大等國內知名院校合作,組建創新聯合體攻關技術難題。黃巖還整合模塑工業設計基地、模具小鎮科創中心、模具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力量,組建黃巖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企業提供創意設計、快速成型等全鏈式產業創新服務。
擠出模具、車燈模具、新能源汽車儀表板模具……而今,眾多黃巖模具企業拳頭產品在細分領域內占據領先地位。在中國模協評選的2020-2023年度模具行業科技創新最高獎項“精模獎”中,黃巖區模具企業獲得21項,占比超六分之一,居全國縣市區之首。
從跟隨模仿到自主創新,從“灌木叢”長成森林,黃巖模具已悄然蛻變。目前,黃巖共有規上模具企業132家,其中23家模具企業入選全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數量占比超過十分之一,居全國縣市區之首。據統計,黃巖規上模具產值近3年平均增速達到14.6%,2024年首次突破100億元。
產業鏈完善
不出黃巖就能完成整車塑料模具定制
位于黃巖區北城街道的威派克技術臺州分公司,一套套知名汽車品牌的車燈模具正裝箱交付。與傳統模具企業不同,這家總部在安徽、為知名汽車主機廠配套的企業,車間里卻沒有大型模具數控加工機床等設備。2023年成立以來,公司已實現年產值近億元,而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只有1000多萬元。
“依托黃巖當地完善的模具加工產業鏈,企業只需要帶來研發團隊,就能夠實現高端模具的批量化生產。”企業負責人朱建明說,例如一副車燈模具,有電火花、線切割等十幾道加工工序,每道工序都能在當地找到多家加工企業,生產實現無縫銜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黃巖模具以中小企業為主,草根性十足。與國內其他主要模具產區相比,黃巖在區位、交通、高端人才等方面均不占優勢。例如,江蘇昆山的模具產業國際化程度高,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強,牧野機床、鴻準精密等世界頂尖模具和裝備企業紛紛落戶,是“高大上”模具產業的代表。
同時,黃巖模具面臨著其他模具產區的激烈競爭。同為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東東莞,是國內重要的五金模具生產銷售集散基地。近年來東莞模具企業開始紛紛涉足新能源領域開辟“第二增長曲線”,進入汽車精密高端商品模具和汽車部件市場。
在不利的先天條件下,黃巖模具如何突圍?
模具,具有定制化生產的特性,不僅產品量大面廣,而且生產流程十分復雜。“一副模具,往往由成百上千個零部件組成,而每個零部件生產需要數十道工序,每道工序又要用不同機床操作,需要產業鏈上的大小企業協同配合,才能完成。”黃巖區模具行業協會副會長、浙江萬豪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星亮說,這意味著,模具產業鏈越完善、越集中,越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
目前黃巖擁有行業從業者約10萬人,模具、相關配件及相應裝備專業企業4000多家,已實現三維測繪、模具材料、模具設計、試模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全覆蓋。“完善的產業鏈,是黃巖模具的最大優勢,也是眾多模具企業選擇黃巖的主要原因。”陳忠義說,例如,黃巖的汽車模具占全國四成。企業不出黃巖即可快速完成汽車整車所需全部500副塑料模具的個性化定制。
近年來,黃巖建立模具產業鏈鏈長制,針對模具產業鏈短板,開展針對性補鏈強鏈,培育引進了五軸擺頭、高端刀具、模具曬紋等上下游企業,引入專注沖壓模具的億森模具等國內模具龍頭企業,持續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在補鏈強鏈的同時,黃巖高質量建成智能模具小鎮,讓模具產業在地理上更加集聚,構筑產業鏈的空間閉環。目前,模具小鎮共入駐企業137家,模具產業產值占全區模具產業產值的六成以上。在模具小鎮東部區塊,占地114畝的模具加工中心已啟動建設。“這里將引入一批優質的模具加工企業,讓小鎮模具企業不出小鎮就能完成模具所有工序的加工作業。”小鎮負責人陳文敏說。
黃巖還大力推進模具產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模具產業大腦,開發模法服務、供應鏈金融等20多個應用子場景,提供模具產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讓模具產業結鏈成網,實現模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協同制造、產能共享。據介紹,黃巖模具數控化率達85%以上。目前黃巖模具70%以上產業鏈企業已入駐模具產業大腦,3000多臺加工設備接入“模來模往”云加工及模具云制造2個供應鏈協作平臺,實現“一個訂單、多廠合作”。
向下游延伸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浙江靖凱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工廠,機械臂高速運轉,生產線滿負荷運作。靖凱模塑是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生產醫療設備、汽車內外飾、物流載具等塑料制品。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14%。
凱華模具在注塑模具領域擁有200多項國家專利,是黃巖模具行業里的標桿企業。然而,模具產業“小批量、高精度、高難度”的特性,使其難以實現規模化量產,限制了產值增長空間。近年來凱華模具的年產值雖然突破了10億元大關,但想再增加也變得十分艱難。
“我們企業的遠景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這個目標單靠模具產業是不夠的,只有將產業鏈往下游延伸。”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過說,進軍模具下游的注塑行業,正是企業打破產值天花板,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關鍵之舉。
模具產業具有“點鐵成金”效應。有專家分析,模具產業帶動比約1∶100,即模具產業規模增長1億元,可帶動相關產業百億元的增長。而黃巖不僅是“中國模具之鄉”,還是中國日用品塑料之都。黃巖以高質量發展模具產業為核心,大力推動塑料、電動自行車及汽摩配等模具下游產業、關聯產業發展,通過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增長點,打造千億級的模塑產業集群。
與黃巖模塑產業關系密切的電動車及汽摩配產業,是培育重點。該產業擁有規上企業85家,2024年規上企業產值達到145.73億元。此外,黃巖電動車零部件產業齊全,塑料件、電機、控制器等零配件市場占比,均排名行業第一。
“除了輪胎和鉛蓄電池外,其他零部件都可以在黃巖一站式配齊。”臺州愛瑪機車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現明說,10年前,作為電動自行車龍頭企業的愛瑪集團選擇在黃巖建立生產基地,就是看中了當地完善的電動車配件產業鏈。去年下半年,臺州愛瑪企業新廠區開始投入使用,預計今年可以生產150萬輛電動自行車。
點點中控大屏或者說一句語音指令,汽車天幕就能自動變化顏色和明暗,這是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納米調光玻璃,解決全景天窗隔熱防曬難的痛點問題,已在多款新能源汽車上投入使用。“智能納米調光玻璃可以應用于汽車、建筑等多個場景,發展前景廣闊。”梁斌說,生產智能納米調光玻璃是精誠時代集團延伸模具產業鏈,開拓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舉措。作為調光玻璃的核心部件,精一新材料智能膜規劃年產能為1000萬平方米,全部達產后,將實現百億元級的產值。
黃巖還有多少“模”力,我們拭目以待。

陳學君攝
(轉載自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