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走出去”不再是簡單的參展賣貨,而是升級為技術標準輸出、文化價值傳遞、服務模式創新,我區企業正以“展會深耕+技術突圍+服務升級”的組合拳,在國際市場上開辟出屬于中國制造的新賽道。
海外參展+技術升級:
匯寶科技的“雙線破局”
在匯寶科技集團國際貿易部,寬敞的辦公室里半數工位空著——業務骨干們正帶著新研發的智能化厚料機樣品,奔赴東南亞各國開展“點對點”客戶拜訪。透過玻璃幕墻,墻上懸掛的“2025年東南亞市場攻堅圖”格外醒目,胡志明市、雅加達、卡拉奇等城市被紅色圖釘標注得密密麻麻。
剛從巴基斯坦參加紡織展歸來的營銷人員陳璐怡,正對著電腦屏幕快速敲擊鍵盤,屏幕上閃爍的不僅是密密麻麻的訂單數據,更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縮影。“巴基斯坦市場對牛仔服裝、T恤類設備需求旺盛,我們正加班加點將展會意向訂單轉化為生產指令。”陳璐怡的話語中透著緊迫感,身后堆疊的參展資料上,“2025越南紡織展”“巴基斯坦亞洲紡織工業展”等展會標簽格外醒目。
作為專注縫紉機設備生產的外貿“老將”,匯寶科技深諳東南亞、南亞紡織業崛起的機遇。過去半月內,企業連軸參展三大國際展會,以“高頻次出海”戰術深耕市場,直接帶動東南亞訂單量激增20%。“紡織業產能轉移帶來設備更新潮,我們的厚料機正好匹配皮革、鞋類制造的升級需求。”匯寶科技集團行政管理部部長胡斌的分析,揭示了企業精準卡位的策略。
車間里,智能化升級后的厚料機正在高速運轉。“傳統人工調節針距誤差率達15%,現在數字化控制系統實現0.1毫米級精度。”開發三部負責人白楊演示著一鍵切換工藝參數的操作,這款“拳頭產品”憑借智能化改造,成為印尼制鞋廠、越南皮具企業的“生產標配”。從展會商務談判到產線技術攻關,企業正以“參展引流+研發固基”的雙線作戰,筑牢市場根基。
定制服務+產能升級:
公元新能源的“精準突圍”
廣交會二期閉幕后,另一波“接單熱潮”正在浙江公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涌動。銷售部周柔佳手中的客戶名片本足有半掌厚,“78名新客戶來自亞非拉國家,12家明確要來工廠驗廠。”她翻開標注著“中東仙人掌系列”的備忘錄,這個針對沙漠地區審美開發的燈具系列,剛在廣交會上斬獲500萬元意向訂單。
面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公元新能源選擇“內外兼修”:一方面投入千萬元升級生產線,將光伏燈具產能提升30%;另一方面組建市場調研團隊,以大數據解析區域需求——為中東客戶設計的“沙漠綠洲”主題燈具、為南美市場開發的抗暴雨太陽能路燈,百余種定制化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中東客戶偏愛綠色元素,我們就把仙人掌、椰棗樹融入設計,這種‘文化適配’讓訂單轉化率提升了40%。”銷售部副總經理許磊平展示著電腦里的客戶畫像清單,從宗教習俗到氣候特征,每個市場都有專屬服務方案。
“在廣交會現場,我們企業展位前的‘私人定制服務區’始終人流如織。工作人員根據客戶提供的光照時長、安裝環境等數據,現場生成燈具配置方案。”許磊平介紹這種“展會即時響應+后端柔性生產”的模式,讓企業收獲100個集裝箱、2500萬元的意向訂單,較往年增長5%。“個性化需求正在重塑外貿規則,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客戶都能拿到‘專屬解決方案’。”許磊平的話,道出了新競爭時代的生存法則。
企業的突圍之路,背后是我區“百展千企”行動的強力托舉。今年以來,我區針對國際市場形勢變化,精準實施展會扶持政策:對66個聚焦“一帶一路”沿線、金磚國家、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境外重點展,及4個錨定紡織、機械等優勢產業的境外自辦展,實施階梯式補貼——自辦展展位費100%全額報銷,重點展按80%比例補貼,普惠性境外展補貼60%。
“美國濫施關稅倒逼市場多元化,我們必須幫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家、東盟等新興市場打開新局面。”區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旭弘表示,政策設計既鼓勵頭部企業通過自辦展“樹品牌、拓渠道”,也支持中小企業依托重點展“低成本、高效率”試水國際市場,鼓勵企業建設海外倉、推進本土化運營,推動形成“參展獲客—海外倉履約—本土化服務”的閉環生態,讓“多元化市場布局”成為應對貿易壁壘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