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13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74.03億元、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4億元、歷史首次居三區第一……過去一年,黃巖區錨定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目標不動搖,產業升級、城鄉融合、改革創新、民生福祉、基層治理等成效明顯。
新的一年,如何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黃巖樣本”?
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黃巖正以奮進之姿,在縮小“三大差距”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進發,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城鄉融合
提升城市溫度
黃巖秉持以產興城、以業聚人的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在城市空間布局上,緊扣“一心兩軸多片區”,以東面三江新城黃巖片區、南面鑒洋湖片區等重大項目為畫筆,勾勒出市區融合發展的美好輪廓。
“永寧煥新”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永寧拓新”行動首批5個試點村均進入項目攻堅階段,江北、王西外東浦、馬鞍山、王林洋、高鐵新區“五島”聯動,永寧江科創新城、江口多村聯改、鑒洋湖二期、江北二期等重大項目加速建設。
走進王西外東浦城中村改造現場,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施工人員正忙碌而有序地作業。據現場負責人介紹,這里曾經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落后,道路狹窄且環境衛生較差。如今,改造項目穩步推進,未來將建成現代化的住宅小區,配套完善的商業和公共服務設施。
居民李大爺感慨道:“以前這里環境不好,生活也不太方便。現在政府進行改造,我們都盼著早日住上新房,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今年,黃巖將全面實施31個征收項目,重點推進委羽山、王西外東浦等6個城中村區塊及雙桂花園、櫻花小區等3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拆遷100萬平方米,竣工安置房8600套以上,實現未來社區占比超50%,讓居民們的生活環境從“將就”變為“講究”。
在暢通交通路網上,黃巖將加快建設甬臺溫高速公路改擴建及橋下地面道路、市域鐵路S2線等重大工程,完成投資42億元以上,給城市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啟動G637國道、S321省道工程建設,提升改造環城南路、黃長路,打通二環南路西延、環城東路北延等5條“斷頭路”,黃巖的交通脈絡愈發暢通。
為了提振城市消費活力,黃巖優化城鄉商圈布局,打造官河古道、天薈廣場、浙東南未來汽車城三大商圈,爭創省級高品質消費集聚區。目前,黃巖發展了T3出行、理想汽車等10余家總部企業,浙東南未來汽車城、海投臻選全球好物集合店開業運營,引進黑珍珠餐廳“刻龍壹號”、維也納國際酒店等高端服務業態,綠色消費案例入選國家發改委典型案例、全市唯一。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方面,“永寧精繡”行動讓城市景觀生態體系煥然一新。如今,環永寧江、官河古道綠色慢行廊道系統逐步構建,西江河綠道開工建設,1個“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4個改建口袋公園創建完成,為市民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產業培育
賦能發展質效
黃巖深知項目是發展的“牛鼻子”,緊緊抓住政策機遇“窗口期”,在“兩重”“兩新”、國債專項債等領域積極作為,力爭各類增量政策份額在全市名列前茅。同時,優化政策兌現流程,推動各項政策精準落地、直達快享;強化政策聯動協同,消除政策落實堵點卡點,增強政策效果一致性,不斷放大政策效能,讓政策紅利精準滴灌到企業和群眾手中。
招商引資跑出“加速度”,內資外資、國資民資一起招,“產業鏈+”招商模式不斷迭代。力爭招引落地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0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百億元項目實現突破,實際使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這些數字彰顯著黃巖的招商實力。
清陶能源項目是臺州重點招引的超百億重大新能源產業項目,省重大產業項目、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項目。臺州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健男表示:“黃巖的招商政策非常有吸引力,政府的服務也很到位,從項目洽談開始就一路為我們排憂解難,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在這里落地。”
今年,黃巖堅持“產業項目優先、新質生產力優先、戰略方向優先”,深化項目“亮燈攻堅”機制,全面推進11個省“千項萬億”、89個市重大項目、247個區實施類項目,確保完成投資260億元以上,健全“常態謀劃+前期賦碼”機制,實現項目盤子滾動增補,常態化儲備項目168個以上。
在產業創新方面,黃巖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算力、新材料、新能源、幸福產業等戰新產業。同時,前瞻布局低空經濟、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開工聯合飛機無人機產業鏈及低空經濟運行一體化項目,組建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加快醫化產業向創新藥轉型步伐。
打造具有黃巖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抓產業創新,開辟發展新賽道,也要穩固主導產業,筑牢經濟基本盤。圍繞主導產業延鏈升級,黃巖深入開展“百企技改”賦能行動,加快模塑、電動車、醫化等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黃巖模具小鎮是一座以模具產業為核心的智能小鎮,現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而它的核心驅動力,正是“模具(塑料)產業大腦”。
“借助‘產業大腦’,我們解決了傳統加工過程不透明、技術創新不足、人才培養慢等痛點,確保及時研判產業發展趨勢,促進產業穩步提質。”黃巖模具產業大腦運營公司負責人陳英偉說。
為持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黃巖將加快中國(黃巖)國際設計創造灣、省級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大力實施企業裂變發展“1312”工程,完善科技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增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數量,加快推動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用融通創新,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研發機構、實驗室,力爭全年R&D投入占比提升至2.65%以上。
民生保障
托起民生大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經濟增長與改善民生問題的交匯點在哪里?黃巖給出的答案是,以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提質、補短、創優”,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參加過江口街道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后,小王在工廠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小王說:“我參加了數控技能培訓班,沒想到這成了我職業發展的轉折點,現在我不僅學到了實用的技術,工資漲了,在廠里也更受重視了,感謝政府提供的好機會。”
近年來,黃巖扎實做好就業工作,深入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布局覆蓋城鄉的“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為企業“量身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
完善“一老一小”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千家萬戶。“十四五”收官之年,黃巖積極推動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織密“一老一小”社會保障和服務安全網絡。
“我們與護理人員同吃同住,醫生護士隨叫隨到。住得安心,價格也實惠。”在北洋鎮中心衛生院康養中心住著的老人們,對康養中心的服務贊不絕口。
北洋鎮中心衛生院是全省首批內置醫養中心的基層公立醫療機構之一,是黃巖全域推動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建立康養中心的縮影。
近年來,黃巖積極探索醫養融合新模式,目前已建成全區首家公建公營康養中心“永寧之家”,北洋鎮、富山鄉、頭陀鎮、寧溪鎮等4家鄉鎮醫養中心,3處區域居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老省心”綜合體,推動醫養服務機構提質擴面,實現醫養服務機構全域覆蓋。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江口山下郎、北城凈土岙等6所公辦幼兒園建成投用,區職教中心、錦江小學等5所學校開工建設,有效滿足了附近居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自從北城中心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后,家長胡夢瑤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到了該幼兒園。胡夢瑤表示,“新建成的幼兒園環境好,師資力量也強,關鍵是離家更近了,把孩子送到這里,我們特別放心。”
教育是民生之基。過去一年,黃巖教育蓬勃發展——教育“兩縣”創建通過省級驗收;中考各項主要指標連續三年進入全市“第一方陣”;入選省學前教育機制保障試驗區和深化校園足球改革試點區;創成省級現代化學校9所,新增公辦學位2500個,引育特級、正高級教師6名……
看病就醫是民生關切。黃巖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進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創建,建成區、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之后將完善醫療基礎設施,持續深化公共衛生服務一體化改革,加快臺州醫院澄江分院、市一醫院橋分院等建設,扶持發展治未病科等臨床重點專科,構建西部山區“2+6”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醫鄉村聯盟,全面推進“幸福五進工程”,構建全域全民心理健康服務閉環。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養老、教育等問題入手,黃巖始終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堅持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建設,持續為百姓幸福做“加法”,為民辦實事工作考核已連續13年獲全市第一。
鄉村振興
成就共富版圖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黃巖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充分發揮農業優勢、鄉村優勢、旅游優勢,做大農旅融合“蛋糕”,點燃鄉村共富“引擎”。
茅畬西甜瓜科創園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瓜農老李難掩興奮之情:“過去種瓜,全憑多年積累的經驗摸索前行,如今有了科創園的先進技術加持,不僅產量大幅增長,品質更是顯著提升,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2024年,黃巖在生態農業領域成功邁出堅實步伐,收獲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
完成墾造耕地1113畝,永農集中連片整治5880畝,為農業發展筑牢根基,厚植優勢;
北洋瓜果天下綜合體主體工程已順利完工,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崛起一座集農產品種植、精深加工、高效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中心,有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
東魁楊梅集成創新試點項目成功通過省級驗收,新技術的應用讓楊梅的口感更加鮮美醇厚,保鮮期也得以顯著延長,大大拓寬了市場銷售半徑;
曦和生態、田苑科技成功入選第17屆國際泥炭地大會示范點位,充分彰顯了黃巖生態農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蜜橘筑墩栽培系統光榮列入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黃巖茭白”成功躋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
實現共同富裕,西部是重點、難點、關鍵點。黃巖迭代共富工坊、共富公司、共富園區、共富特派員等特色發展路徑,探索“資金入股+資源入股”的農民持股共富新模式,促進國企、鎮村、市場主體和農戶優勢互補、抱團發展、良性互動,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北洋高山移民小區全面建成,徹底改善了山區居民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讓他們從大山深處邁向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飛地抱團第六期項目成功入選省水庫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項目,為水庫移民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寧溪片區組團發展模式成功納入省級試點,通過整合區域內的各類資源,實現了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上垟首創“村村參股聯辦”強村公司發展模式,有效盤活村集體資產,壯大村集體經濟。
憑借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共富舉措,黃巖成功獲評全省共富工作優秀示范縣。
新的一年,在奔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黃巖以“千萬工程”為牽引,融合推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持續縮小“三大差距”,努力交出共同富裕高分報表!
(轉載自臺州日報)
(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