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區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持續推動“千萬工程”走深走實、邁向更高水平,同時依托專業技術力量精準施策,加快探索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黃巖路徑。
連日來,在上鄭鄉仙石村省級未來鄉村項目外立面改造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忙著進行水泥攪拌、涂抹外墻等作業。“我們邀請了同濟大學的楊貴慶教授團隊來到仙石村進行了前期的規劃,在后期建設階段,我們也會定期來到項目建設現場,在監督進度的同時,看看有沒有可以調整、優化的地方。”區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科工作人員孫嘉豪說。
仙石村省級未來鄉村項目于2024年4月立項,總投資600萬元。項目依托“一水兩山、一心六區”的總體布局,將坑口自然村作為核心節點,以黃巖溪串聯入口景觀區、民居風情區、濱水景觀區、幸福生活區、休閑度假區、農園風情區等六大片區,提升鄉村整體風貌,打造宜居、宜業、和美的未來鄉村。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射擊體驗館、游客服務中心等3個產業類項目及立面改造、庭院美化、市政綠化等5個人居環境提升項目,預計今年11月完成驗收。
“因為地理區位原因,之前村子整體收入偏低。這個項目建成以后,村道拓寬了,停車場也建成了,接下來射擊體驗館開放后,村子整體收入就能提高了。”上鄭鄉仙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鄭賢紅對村莊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局依托我區良好的自然資源及完善配套功能設施,有序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各項目標任務落地生根,致力打造出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2024年,區農業農村局高標準建成澄江街道鳳洋村、沙埠鎮橫溪村、上垟鄉上垟村3個省級未來鄉村。2025年將實施第五批省級未來鄉村項目的建設,其中包括了平田鄉桐樹坑村、茅畬鄉下街村、上鄭鄉圣堂村3個村。
在深化和美鄉村建設的同時,區農業農村局始終依托專業技術力量精準施策,通過科技創新和人才引育雙輪驅動,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在位于頭陀鎮的臺州桔源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紅美人大棚里,一支由區農業農村局農技骨干、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專家組成的“六干助農服務隊”正幫著農戶仔細檢查柑橘長勢。
“橘樹需要通風透光,讓光線充分地照下來。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保留了太多的小枝干,其實沒必要,中下部的結果母枝已經非常多了。”針對原種植方式產量小效益低的痛點,服務隊化身“智囊團”,提出了加大修剪力度的方法。
“臺州桔源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我們第一批招商引資的對象,所以我們將這里作為提升柑橘品質跟技術的一個示范點進行一對一幫扶。”區農業農村局果樹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徐建軍介紹。在長期接觸中,臺州桔源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開泉也和這些果樹專家們處成了朋友,“可能是上班時間,也可能是下班時間,他們一有空就過來了,看到問題就幫助我們去解決。有他們保駕護航,我們橘農很放心。”
區農業農村局創新推行“專家包片聯戶”服務機制,按照果樹品種分類及技術專長組建對口服務專班,為果農提供全周期技術支撐。技術人員通過“線上實時答疑+線下動態走訪”雙軌模式,形成從田間管理到市場對接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切實打通服務果農的“最后一公里”。“我們跟各大院校合作去改良黃巖蜜橘,爭取讓老百姓種上品質更好、管理更便捷的橘子。同時我們也向國有企業爭取資金幫扶,依托黃巖的區位優勢跟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深度合作,用一系列舉措來擦亮‘中華橘源’金名片。”徐建軍說。
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局緊扣“振興黃巖蜜橘”目標,深挖地域特色稟賦,通過科技特派員駐點指導、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機制,構建起技術攻關、人才孵化、市場拓展聯動的產業生態圈,蹚出科技興農、人才強農的鄉村振興示范路徑。未來三年,區農業農村局將在推進共富聯營創新發展、打造詩畫橘鄉和美鄉村、培育現代農村產業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模式新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找準實干的方向,發揚‘領導班子領著干’‘事不過夜齊心干’‘敢為人先創新干’的精神,以‘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的方式,完善‘狠抓落實’閉環管理機制,激勵‘三農’戰線的廣大干部實干擔當作為,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區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羅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