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正值冬春交替——從“冬藏”向“春生”過渡的關鍵節點。節日期間容易出現飲食不規律、不均衡的現象,做好以下六點,為身體“加油”。
蔬菜多一點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多種人體有益植物化學物,像圓白菜、西芹、角瓜、青椒、甘藍、大白菜、油麥菜、洋蔥、蘿卜等。推薦餐餐有蔬菜,每日攝入新鮮蔬菜500克以上,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蔬菜烹調最好先洗后切、現切現炒、急火快炒、開湯下菜、做好即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營養價值。
飲食淡一點
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以清淡少鹽為宜,優先選擇天然調味料(如花椒、八角、辣椒、蔥、姜、蒜等)代替食鹽。盡可能減少加工食品(如鹵肉、熏雞、烤鴨等)、預包裝食品(如薯片、方便面、火腿、粉腸等)、調味料(如雞精、味精、生抽、老抽、醬油、甜面醬、番茄醬等)中的“隱形鹽”的攝入。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日常飲水以白開水或淡茶水為主,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水果多一點
水果為人體提供水分、糖類、礦物質、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多種維生素、有機酸、多酚類物質、芳香物質、天然色素、膳食纖維等營養和保健成分。推薦天天吃水果,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鮮榨果汁不能代替新鮮水果。選擇水果重在“新鮮”,貴在“多樣”,通過清水洗滌、除去果皮等方法去除水果表面殘留的農藥和寄生蟲卵。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人群可選擇低糖或糖分少的水果,如梨、蘋果等。
堅果來一點
堅果作為休閑、待人接客、饋贈親友的佳品,主要包括核桃、扁桃仁、杏仁、腰果、開心果、松子、南瓜子、花生、葵花子等,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適量食用有益健康。但堅果屬于高能量食物,過量食用會導致超重和肥胖,每周最好控制在50~70克左右。
此外,堅果最好放置陰涼、干燥處密封保存。不要吃有“哈喇味兒”或霉變的堅果。
肉類要適量
肉類富含蛋白質,以及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但肉類往往含有較多的脂肪,畜肉中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即便是豬瘦肉其脂肪含量也在6.2%左右,羊肉次之,牛肉最低。與之不同的是,魚肉,特別是深海魚,往往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益。
推薦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動物性食物總量120~200克,相當于每周攝入魚類兩次或300~500克、畜禽肉300~500克、蛋類300~350克。
飲酒悠著點
春節期間,敬長輩、串親戚、訪朋友,把酒言歡在所難免,但注意“小酒怡情,大酒傷身”,飲酒要適量。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酒精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的熱量,長期飲酒也會引發超重、肥胖問題。此外,服用頭孢類和某硝唑類藥類時絕不能飲酒,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