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光的門檻,從2024邁向2025,變化的不僅僅是年份,更是必須扛起的使命和擔當。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的光榮使命。如何下好這盤棋?1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亮出具體“作戰圖”和“任務書”。
縮小“三大差距”,對于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的黃巖來說,意義不言自明。那么,在以創造性張力譜寫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新篇章這道考題中,如何抓住縮小“三大差距”這個“題眼”?如何突出系統性、增強持續性、細化顆粒度,切實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且看這片蓬勃向上的熱土。
一
作為連接城鄉的中間環節,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在黃巖,“城與鄉”從來都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對重要關系。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此時的黃巖,長潭水庫大壩將其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個板塊。
西部山區的寧溪鎮、富山鄉、上鄭鄉、嶼頭鄉、上垟鄉、平田鄉、茅畬鄉(俗稱“六鄉一鎮”),受飲用水源地保護與地理條件限制,山高林密,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而大壩之下的永寧江沿岸,產業興旺,是臺州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區塊之一。尤其是永寧江科創帶內,模具、塑料、醫化等核心支柱產業高度集聚,一大批創業創新平臺星羅棋布。這片土地僅占黃巖區域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卻孕育了近三分之二的高新技術企業、近三分之二的經濟總量。
“城鄉二元”是一道世界性的發展難題,這道不等式如何解?黃巖渴求一個能夠穿透迷霧、制勝未來的戰略打法。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針對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親自謀劃、部署、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無數鄉村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黃巖乘勢而為,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指引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走出了一條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的融合發展之路。
嶼頭鄉沙灘村從人走屋空、荒草叢生的“空心村”,逆襲為修舊如舊、恬靜古雅的“網紅村”,被列為中國村莊發展研究的十個浙江樣本之一。在肯尼亞舉行的首屆聯合國人居大會上,聯合國人居署和同濟大學共同發布了《凈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報告,沙灘村作為全國五個案例之一列入報告。
環抱佛嶺水庫、背倚烏云尖的沙埠鎮橫溪村,以山水自然格局為基底,以舒適的旅居慢生活為主導功能,實現了“山區”變“景區”,“美麗生態”變“美好生活”的蝶變,先后榮獲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AAA級景區村莊等多項榮譽稱號。
修建游步道、修繕古建筑、整治村容村貌……一度破敗不堪,常住人口只剩三十多人的寧溪鎮布袋山村,變身為國家3A級景區。千年古村重煥生機,山谷里看似極其平常的小饅頭一天可以賣出幾萬只,“蒸”出村民幸福生活。
寧溪鎮烏巖頭村、北洋鎮潮濟村、上鄭鄉圣堂村、富山鄉半山村……類似這樣的村莊不勝枚舉。乘著東風,從風貌提升到產業建設,一場關于“和美鄉村”的躍遷在橘鄉大地鋪陳開來。
二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如果說“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補短板、強弱項,為縮小“三大差距”打下了扎實基礎,那么,探路共同富裕,破解的則是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擘畫的是全域一體、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圖景。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深刻指出,“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縮小“三大差距”的關鍵,在于破除城鄉二元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黃巖聚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提升等重點問題,促進東西部協作、實施“生態共富西部振興”戰略、啟動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等一系列切中肯綮的措施相繼推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城與鄉,花開兩處,各有芬芳。統籌“永寧煥新”“永寧精繡”“永寧拓新”“永寧更新”四大行動,3年累計拆除355萬平方米,入選以人為本新型城鎮化建設國家試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推開,首批5個試點村均進入項目攻堅階段;推進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創建,建成區、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2024年高標準建成省級未來鄉村3個,獲評省級和美鄉村三大行動試點縣。
城與鄉,要素涌動,加速融合。上垟鄉首創“村村參股聯辦”強村公司發展模式,茅畬鄉完成省級鄉村振興綜合試點項目西甜瓜科創園建設;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身成為“農創客”“直播達人”,入選全省首批鄉村人才振興“四鏈”融合發展集聚區建設名單;持續深化鄉村綜合集成改革試點,全區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3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達15萬元。
城與鄉,“小橘燈”照亮共富路!耙粋月能掙3000多塊錢,很滿足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農村發展更有底氣!薄安粌H解決了用工荒問題,還能助力西部山區發展,一舉兩得!苯刂聊壳埃珔^累計建成“小橘燈”共富工坊274家,村集體創收836萬元,實現了58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城市版“共富工坊”也在穩步推進。
左手繁華都市,右手和美鄉村,越來越多圍繞美好生活而展開、實實在在看得見的變化,在黃巖的城鄉之間慢慢劃上等號——看得見風景,記得住鄉愁,鄉村是農村的美好家園,也是城市的美麗花園。
三
發展路上,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用挑剔的心理看自己。
如何實現更高標準、更深內涵的“均衡”?我們拿起理性的放大鏡,剔膚見骨找不足:城鄉融合水平還不夠高,城市農村要素雙向流動還不夠暢通,地區間發展差距依舊存在,西部生態人文資源潛能挖掘不夠,鄉村旅游服務業態和消費場景還不夠豐富……
對標先進“坐不住”,突圍突破“等不起”,黃巖如何用好學習運用“千萬工程”這一“經驗富礦”,大力倡導“六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省委、市委在推進會上均給出了清晰答案。
從目標來看,分四級依次遞進,2025年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模式新機制;2027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實現“六個新”;2030年取得跨越式成效,2035年取得決定性勝利,全省域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從路徑來看,突出完善省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提升縣城和中心鎮承載能力、培育特色產業和產業平臺、打造詩畫浙江和美鄉村、推進城鄉規劃和基礎設施一體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鄉發展、健全城鄉就業創業體系8項重點工作。
從布局來看,強化城鄉“一盤棋”理念,積極探索構建以城區、中心鎮、重點村為支點的支撐體系,以城鄉規劃一體化牽引撬動城鄉要素高效流動、發展成果均衡共享,一體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
這是新的宏偉藍圖,召喚著橘鄉兒女傾情書寫新篇章。縮小“三大差距”,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黃巖探路數載,將乘風破浪再揚帆!
關山初度,路在前方。就像習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所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黃巖又將演繹怎樣的精彩?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