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風“丹娜絲”步步接近,為應對其帶來的風雨影響,我區各鄉鎮街道各部門聞“風”而動,嚴陣以待,拉緊防汛防臺安全網,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西城街道各村社以網格為單位展開拉網式巡查,重點排查低洼地帶、老舊房屋、危房及地下車庫、配電房等區域的安全隱患,保障排水設施暢通。工作人員深入街巷、逐戶走訪,檢查房屋墻體裂縫、屋頂破損、門窗閉合等情況,對存在風險的危房及時設置警示標識、張貼封條,耐心勸說住戶轉移至臨時安置點;同時清點沙袋、抽水泵、應急照明等應急物資,確保應急時能高效調用。
在東城街道王林洋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和轄區片警對轄區內多個在建工地、工人生活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并及時告知臺風防御信息,提醒工人們要注意做好臺風防范措施,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確保自身安全。“我們轄區內工地較多,我們提前疏散了工地里的人員,并安排專人巡查,同時開通社區避災安置點,并提供食物、飲用水和基本的醫療保障,確保他們的安全。”東城街道王林洋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蔡金潔說。
面對臺風逼近,嶼頭鄉鄉村兩級干部全員下沉,組織力量對山塘、水庫、景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全面巡查,由鄉領導干部、應急辦隊員、村干部等組成的轉移小組,分組深入村民家中,開展“敲門行動”,幫助村民收拾必要物品,安全轉移至臨時安置點。
轉移小組在行動中發現,上鳳村92歲的王和弟老人居住地屬于地質災害隱患點,但老人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無法自行完成轉移。工作人員立即使用擔架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抬出。
“阿公別擔心,我們抬穩得很!”嶼頭鄉應急消防管理站副站長董武靈渾身濕透仍不忘安撫老人。大家冒雨徒步護送,在泥濘山路中接力前行,最終安全將老人護送至安置點。安置點內早已備齊生活物資和醫療用品,村干部全程陪護,確保轉移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保障”。
“面對臺風,我們必須確保每一位村民的安全,特別是這些特殊困難群體。”董武靈表示。
“任阿公,臺風要來了,您這老屋不安全,我們先去避災安置點住幾天。”在上垟鄉,駐村干部汪璐敲開嶺腳村獨居老人任金生的家門,一邊幫老人收拾隨身物品,一邊耐心解釋轉移原因。
面對臺風“丹娜絲”帶來的強降雨危險,上垟鄉將人員轉移作為防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時間對全鄉風險區域展開拉網式排查。在下方村避災安置點,村干部提前燒好了熱水,備齊了生活物資和應急藥品,讓轉移群眾能夠感受家的溫暖。“安置點啥都不缺,干部們辦事很周到!”村民陳秀蓮開心地說道。
“群眾安全大于天。”上垟鄉副鄉長方凌表示,全鄉將持續繃緊防臺之弦,緊盯臺風動態調整防控措施,用細致服務與嚴密部署,堅決守護好每一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山鄉提前部署,制定詳細的人員轉移安置方案,并成立由駐片領導、駐村干部和村干部組成的應急轉移小組,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在轉移過程中,工作人員逐戶上門動員,對行動不便的群眾采取“一對一”幫扶,確保應轉盡轉、不漏一人。
院橋鎮領導班子分片下沉一線,他們來到四聯村塘嶺頭水庫,重點檢查水位監測、防洪設施運行及應急預案,要求相關責任人密切關注天氣與水庫運行動態,強化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安全度汛;同時,對地質災害點展開排查,每到一處,工作人員均仔細檢查山體斜坡穩定性,排查安全隱患,提前做好風險區人員撤離準備,力爭將災害風險降至最低。
受臺風“丹娜絲”影響,臺州“大水缸”長潭水庫通過調峰發電放水,科學調控水位,為臺風帶來的強降雨騰出充足的庫容。
7月7日上午11時,長潭水庫的三臺發電機組全部開啟,開足馬力運轉,以每秒62.1立方米的大流量下泄,以盡快降低水庫水位。
長潭水庫是臺州大水缸,供應300多萬人口的用水保障,截至7月8日15時,水位已降至33.12米。而此時,臺風“丹娜絲”已為庫區帶來近100毫米的面雨量,水位調控更顯緊迫。“我們正緊盯臺風路徑和氣象預報,通過精細化調度,計劃將水位控制在33米以下。”長潭水庫事務中心水電管理科科長章榮質解釋,只有提前備足防洪庫容,才能在臺風來襲時,既保障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又守住城市供水底線。
此外,為確保臺風期間的安全,長潭水庫事務中心已啟動各項防臺應急預案,時刻繃緊防汛這根弦,不斷加強巡查、落實值班值守,重點對水庫閘門機械設備、大壩安全監測設施、水位等進行認真檢查,以確保長潭水庫安全運行。
面對持續強降雨天氣,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聞“風”而動、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預案,組織人員開展防汛防臺工作,守護群眾出行路。
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依次前往區應急保障基地、頭陀公路站等地,開展防汛物資專項檢查,結合實際做好物資儲備,更新人員、機械安排,應急保障基地和各公路站共配備警示標志牌800余塊、搶險沙袋1420只、應急燈40盞、爆閃燈32盞,同時,配備排水車、挖掘機、裝載機、應急照明車等機械設備共31臺,所有物資均按標準分類存放、規范管理,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此外,工作人員還進一步強化了公路巡查力度,重點針對“三高”路段、急彎陡坡、歷史災毀點以及特大橋隧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我們將持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加強道路風險監測預警,時刻保持應急狀態,全力守護轄區道路安全暢通、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喬輝說。
區園林綠化養護事務中心聯合浙江大環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組織人員開展城區樹木加固專項行動,全力以赴筑牢安全防線。
此前,該中心先后對主城區養護范圍內的綠化樹木進行排查及加固,并對相關支撐設施進行修復,加固樹木2000余株,有效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該中心還加強對城區綠化帶、公園廣場等處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我們已提前對城區主次干道、公園綠地內的樹木進行了全面排查。”區園林綠化養護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劉宏亞表示,“特別是風口路段和人流密集區域,我們優先處理樹體傾斜、根系較淺的樹木,力求在臺風來臨前完成重點區域加固,確保樹木在大風中站得穩,不給市民出行添風險。”
永寧產投集團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防汛防臺決策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迅速組織各部室、子公司開展防御工作,全方位、多舉措織密防臺“安全網”,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該集團工程管理部發揮牽頭作用,聯合農發公司、黃旅公司,攜手各項目監理、施工單位奔赴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黃巖蜜橘分選中心項目現場,重點聚焦人員撤離、施工用電切斷、活動板房加固等關鍵環節,對防臺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細致檢查,不放過任何一處隱患,確保項目現場防御工作萬無一失。同時,組織人員前往頭陀鎮前園村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等地災治理點,重點查看排水系統、邊坡穩定性、應急物資儲備及人員管控等情況,針對發現的局部積水等問題,責令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并周密部署應急響應、值班值守及災后復查等工作。
我區各景區也積極采取多項措施防御臺風,在九峰景區,園林工人搶抓時間,對報春園內300多株盆景逐一進行綁繩、加固,工作人員也加強了巡邏,第一時間發現并清理了九峰溪邊折斷的苗木,以免造成溪流堵塞。
在嶼頭鄉布袋山景區,區文廣旅體局執法人員會同鄉鎮工作人員開展實地檢查,檢查防臺防汛工作落實情況。景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排查疏散游客,并對景區欄桿、游步道等內部基礎設施進行檢查、加固,還對游客服務中心、檢票口電閘進行了斷電,確保安全。
截至7月8日下午,全區A級旅游景區、文物保護單位等重點單位、場所,均已實行24小時企業領導值班制,防汛責任人進崗到位。其中,我區西部布袋山景區、柔川景區、桐樹坑景區等涉山涉水景區均已暫時關閉。
人保財險臺州市黃巖支公司組建防災小組,聯合區農業農村局,圍繞水稻、農業設施大棚、大棚葡萄、高山蔬菜、甘蔗、中藥材、柑橘等參保標的制定有針對性的“一對一”風險應對措施——針對當前早稻正處于成熟期的農情,防臺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提醒農戶及時搶收成熟的早稻,搶收面積達1000余畝;針對農業設施大棚結構易受強風侵襲,防臺小組組織農戶對大棚骨架立柱進行加固,及時排查薄膜破損情況,并協助搶收已成熟瓜果、蔬菜,有效減少損失;針對當前正值掛果期的柑橘,工作人員引導果農對結果較密的枝條采取“吊掛+支撐”相結合的保枝保果措施,有效預防強風致果枝折斷或落果。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