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來臨。高溫酷暑下,如何科學防暑養生?醫生提醒,暑熱是夏季主要的氣候特征,防暑需注重“清熱”與“助陽”平衡,避免走入極端消暑誤區。
日前,黃巖區中醫院開展了一場“紫蘇進萬家,健康你我他”主題活動。當日,在醫院門診大廳,不少市民前來領取紫蘇苗,品嘗紫蘇飲。
夏季氣溫高、出汗多,易耗傷津液,傳統養生方法中有許多實用經驗。其中,紫蘇便是藥食兩用的好物。“用紫蘇葉泡茶飲,可緩解暑濕感冒;烹飪魚蝦蟹時加入紫蘇,既能去腥,又能化解海鮮的寒濕毒性。”黃巖區中醫院黨委書記沈王明介紹,夏季適當用紫蘇等溫陽食材,可調和過食寒涼帶來的問題,達到“清熱不損陽”的效果。
此外,飲食方面,用夏枯草煮雞蛋食用,也可部分清除暑熱。市民還可以選擇綠豆、蓮子、百合等“清涼食材”。
針對夏季養生誤區,沈王明特別提到中醫“陽盛則衰”的理論:“夏至陽氣達頂峰,但也是轉衰的起點。一味清熱寒涼,如過量吃西瓜、冷飲,反而會損傷脾胃陽氣,加重濕氣滯留。所以,切忌貪涼。飲品食物應以常溫為宜,避免‘外熱內寒’導致身體失衡。”
高溫暑熱的情況下,生活習慣也需順應季節變化。“暑熱易耗心神,作息規律才能維持陰陽平衡。夏季宜早睡早起,避開正午高溫時段勞作,尤其是戶外暴曬活動。同時,需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可通過午休補充精力。”沈王明說。
【作者】: 記者 黃齡億 通訊員 陳 奇 【編輯】:朱慧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