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端午至,五毒出”。端午前后氣溫攀升、濕度增加,為蛇類、蟲類等生物的活躍創造了適宜條件。近期,我區各醫院接診的被蛇咬傷以及患蟲咬性皮炎的患者數量逐漸增多。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本期,一起來了解一下。
蛇咬患者增多,野外安全需警惕
端午時節炎熱潮濕、草木繁茂,蛇蟲活動頻繁。在這樣的時節里,人在野外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蛇類的攻擊。近期,臺州市一醫院陸續收治了多名蛇咬傷患者,這些真實案例為我們敲響了野外安全的警鐘。
5月11日,電力工人戴獻軍像往常一樣前往戶外的一處鐵塔進行檢修工作。鐵塔矗立在山間,周圍被茂密的植被所環繞。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在這看似平常的工作環境中,卻隱藏著致命的危險。當他開始清理攀爬到鐵塔上的藤蔓時,一條潛伏在藤蔓堆里的毒蛇突然發起了攻擊。毒蛇的速度極快,戴獻軍根本來不及反應,手指就被狠狠地咬了一口。
“當時被咬后,我用嘴吸了傷口,試圖將毒液吸出,然后用手頭的可樂簡單清理了一下傷口,再接著就迅速往山下趕!贝鳙I軍告訴記者,當他趕到停車地點后,他迅速讓同事開車送他去臺州市一醫院。然而,毒蛇的毒液已在他的體內迅速蔓延。他先是感到手部麻木,緊接著頭暈的癥狀越來越明顯,整個左手臂也腫了起來,情況萬分危急。當戴獻軍被送到醫院時,醫生憑借豐富的經驗,根據他的描述和癥狀,迅速判斷他可能是被銀環蛇咬傷,并立即為他進行了抗蛇毒血清注射治療,以中和體內的毒液。
“銀環蛇以神經毒素為主,其毒性強且起效快。一般被它咬傷的傷口通常呈現兩個針尖樣牙痕,剛開始全身癥狀不明顯,僅表現出局部輕微疼痛及麻木。但隨著毒素擴散,傷后1—4小時可能出現頭暈、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臺州市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辛文偉介紹,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蛇活躍的時期,而今年由于天氣的原因,從4月份開始我們醫院就陸續接診了10例被蛇咬傷的患者。
無獨有偶,5月13日,臺州市一醫院又接診了一例被五步蛇咬傷的患者。當天,家住上垟鄉的吳小根去山上挖小竹筍。挖完筍后,在下山途中,他不小心踩到了一處坑里,被躲在里面的五步蛇咬了一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條蛇并沒有逃跑,吳小根本想把它嚇走,誰知蛇反而又咬了他的另一只腳。被咬后,吳小根傷口血流不止,于是他快速找了一個溪坑用水清理傷口,可傷口一直血流不止!拔抑饾u感覺雙腳麻木,身體使不上勁,于是趕緊打電話給家里人背我下山,并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眳切「貞浀。
由于山路漫長,再加上上垟鄉地處我區西部山區,即使救護車已快速疾馳,吳小根被送到臺州市一醫院時,距離他被咬已經過去了三四個小時!拔覀円姷皆撁颊邥r,他的兩條腿已經嚴重腫脹,兩條腿按上去像石頭一樣堅硬,而且疼痛明顯。同時根據他的描述,我們對他注射了抗五步蛇血清。”辛文偉說,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吳小根傷口的出血止住,但傷口腫脹疼痛麻木明顯,足背動脈搏動微弱,無法行走。經診斷,吳小根是因蛇毒引起了骨筋膜室綜合征,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導致肌肉、神經缺血壞死,甚至造成截肢,有生命危險。于是,辛文偉醫生對他的傷口進行切開減壓、負壓吸引排毒等對癥處理。
雖然,吳小根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目前由于傷口發炎、潰爛,他還在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這兩個案例只是眾多蛇咬傷事件中的冰山一角,卻足以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蛇患的嚴重性。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又到了蛇類活動的高峰期。特別是在暴雨前后,蛇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活,比如山野石縫邊、草叢里、濕地里等。這些地方看似平常,卻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
那么,在蛇類活動頻繁的時節,我們該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呢?辛文偉醫生給出了專業的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去蛇類可能出沒的地方。如果一定要進入深山草叢,宜用棍棒開路“打草驚蛇”,把蛇趕跑,避免意外發生。另外,在從事野外勞動、活動時,要做好防護,穿好褲子和鞋子,避免暴露下肢。有條件的還可以帶上一些驅蛇藥品。
如果不幸被蛇咬傷,又該如何應對呢?辛文偉醫生提醒,應盡量拍下蛇的照片,若來不及,要盡可能記住蛇的外形特征,不建議追捕或追打蛇,防止二次傷害。及時就醫是關鍵,因為不同的蛇毒需要不同的抗血清治療,準確判斷蛇的種類有助于醫生更準確地用藥及治療。另外,值得提醒的是不要自行采用嘴吸傷口的方式,萬一口腔內有傷口,反而會造成毒素的快速蔓延,更不利于治療。
守護健康肌膚,科學應對蟲咬性皮炎
當熱烈的陽光宣告著夏季的正式登場,大自然仿佛被按下了活力的開關,萬物蓬勃生長。然而,這生機勃勃的背后,卻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小麻煩”——各種蟲咬類皮炎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近日,臺州市一醫院皮膚科就迎來了一位焦急的“小訪客”。
在皮膚科的診室里,一位小男孩在家長的陪同下,難受得不?摁[。家長心急如焚地向醫生傾訴:“醫生,你幫我看看,我家孩子前幾天一覺醒來臉上就紅紅的,在家給他涂過藥,可患處一直不見好轉,今天反而更嚴重了!
臺州市一醫院皮膚科醫生孫肖肖,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了解了基本情況后,她便開始仔細檢查孩子的患處。只見孩子的上眼瞼嚴重紅腫,部分區域還有滲液,模樣著實令人心疼。經過一番專業判斷,孫醫生給出了初步結論:“目前孩子的上眼瞼嚴重紅腫和疼痛,部分位置有滲液,根據他的這個情況,我們判斷孩子有可能在睡覺或者玩耍時不小心壓到或者拍打到隱翅蟲而引起的一個隱翅蟲皮炎。”
說起這隱翅蟲,可真是個“狠角色”。它體內攜帶的強酸性毒液,一旦接觸皮膚,便會引發一系列讓人苦不堪言的癥狀。線狀紅斑、膿皰甚至糜爛,這些觸目驚心的表現,都是它“作惡”的證據。更可怕的是,拍打蟲體這個看似平常的動作,卻能讓皮損面積擴大3倍到5倍。正因如此,隱翅蟲也被人們稱為“飛行的硫酸”。
“每年夏季,醫院都會接診多起因隱翅蟲皮炎前來就診的患者。今年也不例外,截至目前,我院已接診五六十位患者!睂O醫生說。
隱翅蟲,又稱“影子蟲”“青腰蟲”,外形酷似螞蟻,卻和螞蟻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會飛。隱翅蟲喜歡悶熱潮濕的環境,田間、草叢和樹林都是它的活動范圍。而且,它還具有趨光性,雨后或者晚上,一定要關好紗窗,否則它可能就會趁機溜進我們的家中,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除了隱翅蟲皮炎,近階段也是丘疹性蕁麻疹的高發期。據悉,丘疹性蕁麻疹,一般好發于春末、夏秋季節,它還有個別稱叫“蟲咬皮炎”。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理解,該病癥與蟲類叮咬密切相關,蚊子、虱、螨蟲、蠓等蟲類叮咬均可能誘發此病。
夏季,人們普遍喜愛睡草席。然而,在愜意享受草席帶來的清涼時,我們往往忽視了草席勾縫中潛藏的螨蟲。這些螨蟲如同貪婪的小偷,通過吸收人體汗液和皮屑進行繁殖。對于無法清洗的草席而言,其縫隙更是螨蟲滋生的溫床。
“隨著天氣漸熱,眾多家庭開始換用草席。近期門診接診情況顯示,不少患者因睡草席被螨蟲叮咬而引發皮炎。表現為皮膚上成批出現紅色風團樣丘疹,略呈紡錘形,質地較硬,頂端可有水皰,全身皆可出現,以四肢較為多見,奇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影響睡眠!睂O醫生介紹,皮疹?煞峙磸桶l作,1至2周后逐漸消退,大多有色素沉著,過度的搔抓可能引發表皮糜爛、血痂或繼發性感染。
為了避免丘疹性蕁麻疹的困擾,醫生給出了建議:大家要做好臥室及個人衛生,注意殺蟲防蚊,同時,勤換及勤曬衣被。對于敏感人群,宜選擇睡床單,或者選用牛皮席或者可以清洗的草席。這樣,就能大幅降低螨蟲滋生的風險,讓我們的皮膚遠離這些“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