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鬧的春節過后,喜慶的元宵節即將到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日來,我區各地開展了猜燈謎、做花燈、吃湯圓等豐富多彩的元宵節主題活動,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在區圖書館,“新春謎會”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帶著孩子前來參與。活動現場,帶有二維碼的謎語條幅新意滿滿,燈謎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經史辭賦,包羅無遺,1000條謎語,大部分由區燈謎學會原創。
前來猜燈謎的市民們絡繹不絕,大家紛紛圍聚在燈謎前,拿出手機掃一掃,口中念念有詞,翹首凝思,互動求助。
不一會兒,一條條燈謎就被大家猜中,在兌獎處排起了長龍,領到獎品的市民們興致正酣并沒有著急離去,依然興致勃勃地打開微信“掃一掃”,意猶未盡。
這樣的猜燈謎活動,區圖書館已舉辦多年。“相較于往年,今年我們采用了‘二維碼猜燈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每個燈謎設有一個獨立二維碼,市民掃描后即可互動猜謎,猜中后憑積分可兌換獎品。”區圖書館古籍部主管金悠悠介紹。
市民張妮是猜燈謎愛好者,每年她都會參加此活動,她向記者分享道:“這次的謎題比往年的難,但這反而激起了我的挑戰欲,邊猜燈謎還能學習知識,同時掃碼猜題的形式很智能,感覺更有趣了。”
在南城街道山前村文化廣場,隨著一陣陣喜慶的鑼鼓聲,“玉蛇迎春燈映團圓”第七屆南城土嶼元宵節活動拉開序幕,舞獅、踩高蹺等非遺項目輪番上陣。“獅子”們活潑靈動,各展風采,高蹺表演者穩穩地踩著近兩米高的高蹺在廣場上靈活穿梭,引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隨后,歌舞《春風伴你樂元宵》、創意民樂《金蛇狂舞》、音詩畫《云宮迅音》、小品《皆大歡喜》等節目輪番登場,更是將演出推向高潮。
“節目很豐富,傳統節目特別多,能讓小朋友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南城街道十里鋪村村民厲益說。
當晚,南城街道山前村文化特派員林彥攜手黃巖區美術家協會成員開展了“墨香宋韻繪團扇團圓紅火鬧元宵”活動,墨色暈染間,宋韻風情在扇面上徐徐鋪展。村民們可以親自參與團扇的創作,發揮自己的創意,制作獨一無二的團扇。“希望通過手繪團扇的方式,讓村民們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激發村民們對文化的熱愛。”林彥說。
在東城街道,塔苑社區的孩子們紛紛挽起袖子做湯圓,在社區工作者的耐心指導下,揉面團、搓湯圓、包餡料。孩子們學得認真,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大家不僅掌握了制作湯圓的傳統技藝,更收獲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
在硯池社區“巧做花燈趣品元宵”主題活動現場,大家聚在一起搭建燈籠骨架、裁剪彩紙,串聯部件,制作出了卡通燈、柿子燈、宮燈、蓮燈等各式彩燈。每盞燈上,“魚躍龍門”“紅柿掛枝”“靈蛇盤繞”等吉祥圖案栩栩如生,寄予著人們對生活的祝福。等到夜晚,大家還帶著各式花燈來到街巷里,游花燈。點點亮光匯聚,照亮了整條七十二巷。
雙浦社區開展了“非遺鬧元宵童制翻翻蛇”活動,孩子們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按照步驟開始制作“翻翻蛇”,折疊、裁剪……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一條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翻翻蛇”就制作完成了,孩子們高高舉起,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紛紛拿起親手制作的“翻翻蛇”合影留念,留下珍貴的回憶。
在埭水社區,社區工作人員早早準備好了制作山粉糊所需的食材。居民們熱情高漲,紛紛圍聚在桌前,挽起袖子,開始動手制作。隨著鍋里的水加熱至翻滾,一顆顆圓潤的山粉丸子下鍋,與紅糖、荸薺等食材相互交融,不一會兒,香甜濃郁的氣息彌漫在整個社區。當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山粉糊端到居民手中,大家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在江口街道元宵節游園會活動中,工作人員引導孩子們排隊參加“龍蛇飛動”、投壺、丟沙包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活動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整個活動采用游園打卡的形式,孩子們在集齊印章后,可以贏取精美的禮品。
“游戲體驗感很好,全部完成后我領到了一盒薰衣草種子,讓我新的一年生活中也常伴花香。”活動參與者蔡錦昊說。
在院橋鎮繁榮村,來自臺州樂耀文藝社的演員們帶來了快板、相聲等節目,舞臺雖然簡單,但表演精彩,引得村民不時鼓掌叫好。村民王阿婆笑著說:“這倆人說得真逗,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增進鄰里感情的同時,讓大家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更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院橋鎮繁榮村文化禮堂管理員孫秀菊表示。
為進一步增強員工幸福感與歸屬感,農行黃巖支行開展“福氣滿滿喜樂長安”元宵喜樂會活動。五彩斑斕的花燈走廊錯落有致地懸掛著各式花燈,燈光搖曳,映照出一片喜慶祥和。活動現場有甜蜜美食、游園暢玩、非遺體驗多個主題區域,甜咸糟羹、湯圓等元宵傳統美食,還有由區傳統小吃手藝人現場制作的泡蝦、蛋清羊尾等小吃,都讓大家感受到了味蕾上的盛宴。
“喜樂會活動很精彩有趣,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離出來,放松了身心,也增進了同事間的情誼。”農行黃巖支行員工高倩倩說。
隨著夜幕降臨,官河水街內造型各異的彩燈競相綻放,傳統文化與現代景觀交織,為即將到來的元宵佳節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吸引了不少游客穿梭其間,用手機將一處處美景定格。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