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垟鄉位于長潭水庫上游,是我區西部最偏遠的山區鄉鎮之一。近年來,上垟鄉聚焦“綠水青山、生態康養、特色運動”優勢,大力發展農文旅產業,為鄉村振興拓寬新業態和新場景。
獨特“小氣候”助力農業產業發展
眼下,我區大部分地方的蜜橘采摘已經進入尾聲,然而上垟鄉的小氣候蜜橘剛剛進入成熟期,有些甚至采摘期能一直延續到春節前后。在上垟鄉黃巖后園果業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忙著給100余畝成熟的橘樹覆蓋上農用塑料膜。
“這個大棚膜放上去能起到保溫保鮮的作用。我們的橘園一直到2月份還能吃到掛在枝頭的新鮮橘子,那時候別的地方都沒有了,我這里還有。”黃巖后園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夏文輝自豪地說。
上垟鄉海拔高、氣溫較低,且靠近湖泊,水分充足,冬季清晨常有濃霧。獨特的“小氣候”是其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對當地的生態、農業起到深遠的影響。水果、中藥材、谷類作物的高品質也得到社會大眾和各個專業機構的一致認可。
“省柑橘研究所、區農業農村局、鄉農辦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專家過來技術指導,教我們綠色防控的技術!毕奈妮x告訴記者,少農藥、少化肥是當前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趨勢,這樣也是用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式推動農業發展。
專業人才推動山區文化振興
進入十一月,風吹稻浪,五谷豐登。上垟鄉一望無際的稻田,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趁著水稻陸續成熟收割,區文化特派員嚴凱背上了專業的攝影器材來到上垟村的“飛垟稻田”,捕捉這阡陌間的秋日“豐”景。
“上垟山清水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覺得我作為文化特派員到這里來應該發揮我攝影方面的優勢,用圖片去宣傳上垟,去種文化、送文化!眹绖P說。
近年來,上垟鄉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吸引了包括文化特派員在內的無數專業人才的共同參與和助力。6月份以來,上垟鄉開始陸續開展了“愛在上垟情暖西鄉”七夕公益攝影活動、“文化賦發展書香潤鄉村”主題活動、“文化映四季我要上村晚”中秋文藝匯演、金秋“浪漫鄉野稻田豐景”攝影采風創作活動等大大小小的活動近十場。
“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這些高水平的演出,參加這些妙趣橫生的活動,最開心的應該就是我們老年人了,這段時間我們村里面人也多起來了,很熱鬧!蓖诵萁處煛⑸蠄斷l上垟村村民傅楊洲高興地和記者分享。
鄉村振興,不僅要鑄魂,還要塑形。為了吸引更多人氣,上垟村這兩年精心打造了“飛垟稻田”農文旅項目,并對村莊環境進行美化,希望借助區文化特派員的力量,將村里打造成新的網紅打卡地。“嚴凱老師拍照很專業,也很有想法,對我們鄉里的發展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我們未來鄉村的建設很需要這樣人才的加入,我們對村里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鄙蠄斷l上垟村黨委副書記、村監會主任蔡雪冰對嚴凱豎起了大拇指。
山水聯動打造立體多元旅游格局
依托現有的特色農業基地、特色景點、文化資源,近年來,上垟鄉探索“旅游+X”模式,積極打造長潭湖·上垟飛行營地、李家垟紅杉林、前岸白鷺灣濕地等網紅景點,并逐步形成了集自然野趣、觀光體驗等為一體的精品水果采摘游線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幾乎每天都會有上海、杭州這些地方的游客過來游玩。旅游的人多了,我們西洋村這六七家飯店的生意也明顯變好了。有時候周末,溫州這邊的旅行團團餐可以訂到三四十桌!鄙蠄斷l西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建偉表示。
這幾年,上垟鄉的美圖美景頻頻在互聯網出圈,上垟鄉緊抓流量,打造運動探險、健康養生、攝影書畫三大主題谷地,充分開發上垟“天、水、氣”生態元素,建成山水聯動、立體多元全域旅游格局,積極策劃稻田運動會、廚王爭霸賽、柴古唐斯越野賽等活動,變賽事“流量”為發展“增量”,進一步吸引社會各界關注!白罱以谏缃黄脚_上看到越來越多關于上垟的美麗圖片,作為一個上垟本地的年輕人,我感到非常的驕傲!鄙蠄斷l西洋村村民辛鵬飛告訴記者。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文旅融合作為一種創新模式,促進了農業、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為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上垟鄉會繼續圍繞著綠水紅杉這一特質,將“美麗上垟”向“活力上垟”轉變,使之成為黃巖獨具特色的生態康養之鄉、綠色生富之鄉和低碳共富之鄉,讓上垟的好山好水走出去,把人氣和生態效益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