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南城街道十里鋪村充分發揮黨員引領作用,以新時代“三化十二制”引領精細化基層治理,通過不斷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設和美鄉村村民住上新家園
在南城街道十里鋪村梅開苑一期區塊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碌施工,確保按時完成村莊道路的鋪設。據了解,該工程總用地面積約134畝,共建設安置房536間,安置1077人,建成后將極大地改善當地村民的居住條件。
“現在一期的工程基本上完成了90%,剩下的綠化部分估計年底能夠施工完畢,二期工程也已經開始安排施工了,宅基地已經安排了幾十間出去了。”南城街道十里鋪村村委會副主任陳賢亮說。
十里鋪村梅開苑建設項目是村里的一項重大工程。由于村內可用于開發建設的土地少、宅基地分配、村民意見不統一等歷史遺留問題,近幾十年來,這里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備受矚目的安置房建設遲遲未能落實。如今,一排排嶄新的樓房能夠拔地而起,得益于4年前十里鋪村“兩委”換屆選舉,新的村“兩委”班子上任后便立即成立了一支“十里鋪攻堅隊”。
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檢驗“十里鋪攻堅隊”工作成效的“試金石”。十里鋪村“兩委”從項目落地到小區規劃,再到征地拆遷,都緊緊圍繞問題根源,堅持以“三化十二制”為引領,通過“五議兩公開”制度,做到項目公開透明,過程公平、公正。
“新房大概過年就能結頂,村里的規劃非常好,環境道路各方面都讓人滿意!笨粗路孔右粚訉咏ㄆ饋,村民袁冬青充滿了期待。
過去,十里鋪村因內環快速公路穿村而過、104國道由北向南過境,雖交通便利、商貿發達,但外來人口眾多,導致村內背街小巷存在臟亂差等現象。如今,十里鋪村建成了農貿市場,修繕了果園路,因地制宜通過“微改造·精提升”等行動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短短幾年間,村莊從掛牌整改的“后進村”蛻變成了省級引領型農村社區。
開拓工作思路“民生驛站”解煩憂
“我原來的土地面積心里沒有數,要去村里查一下!薄拔覀冃枰瞬,確認了之后再答復你。”上午11點左右,十里鋪村村民蔡岳春來到村里的“民情驛站”,向坐班的村干部咨詢已丈量的土地面積問題。由于丈量面積需要核對清算,十里鋪村村黨委副書記汪金增將他的問題先記錄了下來。
“以前遇到問題時,花費的時間較長,事情得不到有效解決!辈淘来罕硎,“現在,我們有不懂的地方,或者遇上了問題,就會來‘民情驛站’找他們幫忙,有的問題當場就能得到答復,很方便。”
自十里鋪村2020年建立“民情驛站”以來,村里的大事小事有了更好的解決路徑。村“兩委”干部通過輪流坐班,亮身份、亮承諾、亮成效,讓服務事項件件有反饋。如今,在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民情驛站”被安排在一樓最開闊的區域,并拓展了志愿服務功能,用于解決老人們生活不便、留守兒童無人照顧等問題。
“村民的問題和建議我們都會在‘民情驛站’記錄本上留檔,這樣后期處理也能第一時間獲取居民訴求,迅速流轉,省卻了派單流程,減少了等待時間。”汪金增表示,村部還申領了村屬微信和村公眾號,建立線上溝通平臺,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得知最新動態,并指派專人負責溝通,接待來訪。
目前,十里鋪村已積累下幾十本“民情驛站”記錄本,翻開厚厚的臺賬,上面清楚地記錄了每位來訪者的信息、來訪時間和訴求。該驛站有效地解決了群眾訴求、咨詢達95%以上,打通了惠民便民的“最后一公里”。
滿足文化需求點亮群眾多彩生活
每天晚上7點,十里鋪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百姓健身房”內都十分熱鬧。跑步機上有人揮汗如雨,力量訓練區里有人舉啞鈴、做引體向上,舞蹈區里有人拉伸、壓腿、展現舞姿……
“以前跑步都是在綠道上,或者去遠一點的健身房,現在‘家門口’就能鍛煉了,設備也齊全,非常方便!闭阱憻挼氖镤伌宕迕裥斓拦鹫f。
過去,十里鋪村周邊長期缺少公共健身場所,健身對村民來說有些不便。去年,有村民反映,希望建一個公共健身場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十里鋪村“兩委”當即著手開始打造,“百姓健身房”于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百姓健身房”是十里鋪村滿足群眾文化健身需求的一個縮影。據悉,十里鋪村的高蹺、抬閣已有400多年歷史,作為游戲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的民間體藝活動,表演接近群眾,深受村民喜愛。因此,該村也會定期舉辦關于高蹺、抬閣等非遺演出活動。
“我們將通過‘黨小組+服務’的工作模式,發揮黨員一線作用,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融合,不斷提升完善村黨群服務中心、村文化禮堂,推動民情驛站、百姓健身房等多個民生項目建設,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蹦铣墙值朗镤伌妩h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