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的秀嶺村是個不折不扣的“桂花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種滿了桂花樹。桂花的品種也很多,金桂、丹桂、銀桂、四季桂……一到桂花季,整個村里就氤氳在桂花的濃香中。
曾經,靠賣桂花苗木,村民增收可觀,大家種植積極性高漲,一度讓村里栽種面積達到全鎮的近一半。而今,在全國苗木數量飽和的大背景下,桂花產業迎來了轉型陣痛期,盈利不再,部分村民選擇砍掉桂花樹,栽種其他經濟作物,接下來,村里的“桂花”致富之路,又會怎么走呢?
近日,在黃巖秀嶺桂花果苗專業合作社,南京林業大學的學生圍著幾株桂花樹苗,觀察、測量、記錄、擷取樣本!斑@是我培育的桂花新品種,已經有五年時間,現在正等待驗收。”社長李正連說。
李正連是村里種桂花“第一人”,行情最好的2009年前后,苗木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如今,市場行情低迷,他仍舊承包了近200畝土地種植桂花。
“人家都不做了,我更要去做!崩钫B對于種桂花,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執著。10月11日,2024年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召開,李正連作為理事參加。今年大會的主題為“桂花產業科技創新與轉型發展”,正好契合李正連近年來一直存在的轉型想法,“現在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賣苗木,必須要轉型!
跳出單一的苗木種植出售,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延伸,將桂花加工成多種產品,將基地打造成科普基地、休閑觀光景點,這是該合作社正在謀劃的事項,李正連稱之為“桂花+”項目,包括“桂花+文旅”“桂花+盆景”“桂花+特色產品”等。
桂花產業的轉型之路,臺州市凌冠食品有限公司有了先一步的探索。公司負責人陳玲平出生于秀嶺村,從小聞著桂花香長大的她,對于桂花有著特殊的情感。“桂花是個好東西,但花期短暫,我就想用食物來留住這份美好!标惲崞秸f,經營公司以來,桂花糕作為季節限定,是每年都會推出的產品。去年,她親自研發小罐茶酥,將金桂融入餡料中,今年該產品甫一上市就賣出一萬多份,現在公司五六款桂花系列產品穩定供貨給全國100多家烘焙店,接下來,她計劃出去學習,研發更多桂花類糕點。
在陳玲平看來,桂花產品的研發難度系數并不高,而且又有秀嶺村這樣的供貨大后方,這條賽道是可以走通的。
“今年我采購了2000多斤桂花,以后這個量還會增加!标惲崞浇榻B,今年濕桂花的收購價,每斤6元到10元不等,干桂花的收購價,每斤70元到120元不等。
賣桂花,每年都能讓秀嶺村的村民獲得一筆額外收入。“像我們家今年賣桂花,也賺了三四千!秉S巖院橋鎮秀嶺村黨支部書記李智明表示,現在村民栽種桂花不似先前那樣戶均幾百上千棵,但多少也有保留幾十棵,一到桂花季,全村晾曬桂花,場面很壯觀。
李正連作為大戶,今年采收了15000斤桂花。“基本上都被本地客商提前預訂了,我喊了四五十個村民,三天時間采收完成!崩钫B告訴記者,現在桂花的市場行情向好,他準備購置烘干機,一方面可以提高桂花的收購價,另一方面用于合作社的產品研發,目前,社里自釀的桂花酒在“朋友圈”反響良好,就等走上市場化之路。
作為村里的共富帶頭人,今年67歲的李正連,始終保持著一顆創業的心,他密切關注全國桂花產業新動態,尋找“桂花村”發展最優解,希望“闖”出一條共富之路。
“秀嶺村產業基礎扎實,桂花種類多、品種好,是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基地,下一步,我們將積極促成科普基地建設,通過引進現代農業技術與科學知識,提升村民的專業技能與創新意識,為產業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我們還將著力打造共富工坊,旨在促進資源共享與互利共贏,讓每一位村民都能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黃巖區院橋鎮農業副鎮長何滔表示。
(轉載自臺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