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所謂關心則亂,有關食品的謠言似乎有著周期性的傳播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流傳開來,并得到大量轉發。為此,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對近期出現的食品謠言進行梳理辟謠。2019年剛剛過去的3個月有哪些謠言,你又信了哪條?
謠言:吃雞蛋會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
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示,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6%,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8%。
媒體報道,美國某醫學會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通過對3萬名美國人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6%,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8%。研究還指出,每天額外攝入300毫克的膳食膽固醇,患心臟病的風險將增加17%,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18%。值得注意的是,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就高達186毫克。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成員阮光鋒表示,近二十年的調查研究結果都普遍顯示,適當吃雞蛋并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于血清膽固醇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每日1枚的雞蛋攝入量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是基于這樣的結果,我國和美國最新的膳食指南,都取消了對飲食膽固醇的限量。
謠言:常吃面包會致癌
最近,吃面包也和癌癥扯上了關系。據某平臺官微轉發的一篇文章稱“一個14歲的小女孩,早餐經常吃面包,得了腸癌。還有一個小孩,因為長期吃面包得了腎癌。”于是得出小孩早餐經常吃面包,過量攝入精細谷物,會得腸癌和腎癌的結論,引發網友質疑。
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癌癥是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不是單一的因素就可以致癌的,即便是有多種致癌因素共同起作用,癌癥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食物當然是各種疾病包括癌癥的誘因之一,但也只是“之一”,況且還有個積累和劑量問題。
對于過量攝入精細谷物的說法,專家解釋說,吃面包最大的不足,是其用精細面粉制成。這在制作過程會破壞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等。如果長期吃精細食物,會造成營養失衡,同時可能產生一些輕微疾病,如舌炎、皮膚干燥等。
就目前看,所謂的致癌食品大部分沒有科學依據,如聲稱方便面和豆漿致癌。還有小部分是有爭議的,如隔夜剩菜是否致癌,這點學界還在探討。不過無論如何,“面包致癌說”都不靠譜。
謠言:喝茶會導致貧血
“喝茶會導致貧血”,這是一條謠言老梗,但近期又流傳起“貧血的人不能喝茶”的說法,甚至“喝茶太多容易貧血”。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成員阮光鋒表示,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一個非常常見的理由是茶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這種物質會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性物質,阻礙了人體對鐵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但其實,這也只是理論推理,跟我們的實際生活有很大差距。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喝茶并不會對日常飲食中鐵的吸收產生很大影響,也不會導致人體貧血。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有兩項研究發現,喝茶對人體鐵的吸收并沒有什么影響;2002年,比利時研究對喝茶與人體鐵吸收的16個研究進行匯總分析,結果認為,喝茶對西方人體內鐵的吸收并沒有影響;2008年,南非有研究對黑茶與當地人民的鐵吸收進行了研究,共1600多位15-65歲受試者,結果發現,黑茶對當地人民鐵的吸收也沒有什么影響,并不會增加缺鐵性貧血的患者。2004年,英國一項針對本國居民的薈萃分析也發現,喝茶對公眾鐵的吸收并沒有不良影響。
如果擔心喝茶導致貧血,阮光鋒建議,合理選擇喝茶時間,最好是飯后1小時后再喝茶;均衡飲食,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果蔬,適當加點肉,補充血紅素鐵和維生素C,增加鐵的總量和吸收率,就能很好地防止貧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