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內的柴火在熊熊燃燒,臘八粥在鍋里被不停地攪拌著熬煮,飄散的陣陣香味引得村民們都來圍觀一番。“臘八粥馬上就好,大家再等一下。”1月15日上午,北洋鎮坎頭村文化禮堂前早已是人頭攢動,村民們都在等待著品嘗臘八粥,感受年的味道。熱騰騰的場景也拉開了黃巖慈善義工協會“社工進禮堂”臘八節送“臘八粥”活動的序幕。
“粥好了,大家可以過來吃了。”臨近中午,義工的一聲呼喚,讓村民們隨即圍了過來。“阿婆,慢點,粥還很燙。”“阿公,不要急,粥還很多。”村民們的熱情,讓義工們有點始料未及,更應接不暇。不一會兒,首輪的滿滿的三大鍋臘八粥就被村民們領完了。
“味道真的不錯,我還想多來幾碗。”暖烘烘的臘八粥香糯可口,讓老人們不停地稱贊“老實好吃”。“老伴受傷在家不放便過來,我就給她帶一份回去,也讓她好好嘗嘗。”在自己品嘗了臘八粥之后,張大爺還特意打包了一份,細心的義工們在了解到他的妻子患有糖尿病后,將沒有加糖的臘八粥端給了他。
面對黃巖慈善義工協會送來的臘八粥,老人們除了開心,更多的是感動。“我是第一次吃,你們真好,謝謝你們。”當義工將臘八粥送到88歲季桂花老人的手上,她的眼里泛起了淚光。老人的兒子都遠在云南,過年都很難回家,這次送“臘八粥”活動,也讓老人提前感受到了年的溫暖。村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村里沒有建設文化禮堂,村里幾乎沒有活動,更別說像現在這樣喝臘八粥過年。文化禮堂的建設讓原本偏僻安靜的坎頭村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熬煮臘八粥是一個技術活,除了講究原料的先后順序,還要注意火候和避免糊底。為了煮出香糯可口的臘八粥,讓老人們過一個難忘的臘八節,村民潘玉蘭等人從當天早上五點半就開始準備。“和慈善義工們一起煮臘八粥,送臘八粥特別開心。”當看到老人們一碗接一碗地吃著臘八粥時,潘玉蘭的心里美滋滋的。
“大娘,你多吃點,鍋里還有好多呢。”“阿公,你吃飽了嗎?我再給你端一碗過來。”簡單的話語卻是心的問候,老人們臉上的笑容也綻放得更開,還不時地喊著義工們一起吃。第一次參加送臘八粥活動的義工李云芳說:“這種活動真的讓人深有感觸,看到老人們開心其實我們更高興。”
據了解,黃巖慈善義工協會已經連續五年舉辦“社工進禮堂”臘八節送“臘八粥”活動,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寒冷的日子里,給社會各界送上了溫暖。五年來,黃巖慈善義工協會每年花費一萬多元,為城鄉近萬人送上暖冬祝福。今年該協會在橫街路工商銀行門口、流動人口文化服務中心派發臘八粥,更聯合寧溪、嶼頭等各鄉鎮街道文化禮堂開展為期三天的活動,派送點多達2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