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區教育局多城同創辦公室負責人、普教科副科長王公敏

“這幾年‘多城同創’工作下來,眼看著黃城的環境在逐漸變美,市民素質也在不斷提高,這讓我覺得我們的付出都值得。”談及“多城同創”以來黃城的變化,區教育局多城同創辦公室負責人、普教科副科長王公敏很是欣慰。
在王公敏看來,“多城同創”工作離不開干群的通力合作。在他掛職區同創辦之初,擺在他面前的是諸多市民對“多城同創”工作抱有質疑態度,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懂“多城同創”的內容和意義,如何普及“多城同創”相關知識,形成干群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成為了他掛職之初的一大考驗。
“‘多城同創’工作必須要宣傳先行,只有讓群眾了解到“多城同創”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群眾才會配合我們的工作。”王公敏告訴記者。為了要達到宣傳工作“抬頭可見、觸手可及,兩耳可聽,宣傳全覆蓋”的目標,在同創辦主要負責宣傳工作的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主動查閱和學習“多城同創”相關資料、文件;同時,還堅持深入街道、社區和學校,把圍繞如何營造濃厚的多城同創的宣傳氛圍和提高市民,還有中小學生的知曉率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深度思考,尋求加快創建的妙計良策。
“宣傳工作更多的還是挨家挨戶做工作、不厭其煩做地工作,有些市民可能不理解甚至有抵觸情緒,我們就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門作動員。”王公敏還告訴記者,“城區的大街小巷走了多少遍我們自己也記不清了。”
“創建文明城市,建設和諧社會”“創衛連著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一條條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加上區“多城同創”工作實時動態,掛職期間,王公敏和他的同事專門開辟了短信平臺編發“多城同創手機快報”1150條,通過短信形式把“多城同創”相關信息進行多渠道宣傳。“短信的內容要保證時效性,特別是區里同創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和事件,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王公敏說道。因而,短信內容得等區里一天工作結束匯總后再進行編寫,他和他的同事加班到晚上十點左右,早已成了家常便飯,“5+2”“白+黑”的上班時間也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不僅如此,王公敏和他的同事還通過在城區設立了宣傳燈箱、道旗、大型公益廣告宣傳牌以及公交站點等刊出公益廣告進行宣傳動員;并且多次與有LED顯示屏臨街商鋪上門講解溝通,播放宣傳標語,共同營造“多城同創”良好氛圍。
此外,王公敏還在區教育系統和普教科同事積極探索“生活化+活動化”的教育模式,開展“我的城市·我的家”“夢想啟航”等主題教育活動以及校園文明餐桌評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得德育工作更有針對性和感召力。“多城同創·寒假行動”更是被區委宣傳部評為區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
除了宣傳工作外,王公敏還負責塔苑社區、東浦社區、雙浦村和王林洋村等“自留地”的督查工作。面對東浦社區、雙浦村兩個典型城中區基礎設施差等疑難問題,他從不推諉,充分運用在教育系統積累的學生、家長等人脈關系,在加強同街道、村居干部的溝通和磨合的同時,還積極協調、參與解決一些存在的實際問題,逐步破解難題。此外,他在教育局期間還對照創建的標準和教育系統的創建薄弱點,主動聯合多部門對接一些辦學條件差的民工子弟學校,幫他們改善辦學條件,解決他們因資金短缺、缺乏衛生保潔工具等,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同創辦掛職期間,他破解市級難題王1項,區級難題王4項,本人也被評為區多城同創先進個人、區教育局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這也是對他工作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