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高山楊梅成熟的季節(jié),我區(qū)上萬畝高山東魁楊梅陸續(xù)開始上市銷售。
六月末的嶼頭鄉(xiāng)大田村,云霧繚繞的山間飄來陣陣清甜果香。在海拔600多米的黃巖眾悅農場,一頂頂羅幔內,沉甸甸的高山東魁楊梅綴滿枝頭,紫紅的果實裹著晶瑩水珠,在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采摘。
“快瞧!這楊梅個頭比乒乓球還大呢!”游客陳英興奮地踮起腳尖,指尖旋下一顆飽滿圓潤的果實,酸甜交織的口感讓她連連稱贊。
一旁的游客陳玉芬舉著手機來回踱步,鏡頭里不僅裝下綴滿枝頭的紅果,更將遠處云霧繚繞的山巒與采摘的游人一并定格。“這里不僅楊梅好吃,而且空氣清新、風景如畫,在這采摘就像在景區(qū)游玩。”陳玉芬說。
這片承載著豐收喜悅的500多畝楊梅林背后,是一段動人的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故事。15年前,在外經商的大田村村民張方言,看著家鄉(xiāng)山坡地逐漸拋荒,心中滿是痛惜。懷著對故土的眷戀,他毅然攜手兩位兄弟返鄉(xiāng),一頭扎進荒山,開啟了漫長的楊梅種植之路。寒來暑往,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精心培育,曾經荒蕪的山坡如今已是綠意盎然,楊梅樹茁壯成長,今年更是迎來了產量高峰。
“今年預計產量能達到2.5萬公斤,比去年增產50%!”提及豐收,農場負責人張方言難掩喜悅,“我們按箱銷售,一箱3公斤左右,定價300元,線上線下訂單不斷。”在他看來,這份豐收離不開區(qū)鄉(xiāng)兩級農技人員的傾力相助。
“我們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高山環(huán)境的種植訣竅,尤其是掛羅幔這項技術。”張方言介紹,與其他地方不同,眾悅農場會提前80天為楊梅樹披上“防護衣”,比平原地帶足足提前40天。這些細密的白色羅幔,就像給楊梅樹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不僅能有效抵御高山的低溫天氣,讓楊梅免受凍害侵襲,還能減少風雨摧殘與鳥類啄食,為楊梅生長保駕護航。
也正因如此,今年的高山東魁楊梅得以提前一周搶“鮮”上市,采摘期將從6月26日持續(xù)至7月中旬,讓這份來自高山的甜蜜,在夏日里久久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