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鑒洋湖,湖面碧波蕩漾,岸邊綠意蔥蘢,田溝里青紅相間的小龍蝦正沿著水草攀爬,水面不時泛起細碎漣漪——這片位于院橋鎮牛極村的125畝稻蝦共生基地,正以“稻蝦共生”的生態密碼,在濕地保護與農業發展間找到完美平衡。作為浙江省稻漁綜合種養重點基地,這里不僅實現“畝產千斤稻、百斤蝦”的經濟效益,更繪就了一幅“田成方、水成網、草成景”的生態農業新圖景。
生態養殖鋪就綠色發展之路
走進鑒洋湖稻蝦共養基地,縱橫交錯的水網與繁茂的植被,構建起小龍蝦的天然棲息樂園。有著十余年龍蝦養殖經驗的基地技術指導員林劍正在田間仔細查看龍蝦繁育情況,“你看這水,清澈得能看見水下的伊樂藻,這就是稻蝦共生的天然凈化系統!被夭捎谩暗疚r共作”的生態養殖模式,巧妙利用稻田優勢,在其中設置環形蝦溝,形成“上糧下漁”的立體空間,并劃分龍蝦育苗區、精養區等,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同時,在水體中培育藻類及水草,這些水生植物不僅為小龍蝦提供天然餌料,降低養殖成本,還能凈化水質,提升龍蝦品質,實現生物共生互利,真正做到“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
生態效益正轉化為看得見的經濟效益!盎爻霎a的‘鑒洋湖清水小龍蝦’肉質緊實、蝦黃飽滿、味道鮮美清甜,深受消費者青睞。每天清晨捕撈后直接裝車,8小時內就能端上市民餐桌。”林劍滿臉自豪地介紹道。憑借過硬品質,基地養殖的龍蝦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訂單不斷。目前,基地每日捕撈量可達數百斤,批發價每公斤在40-100元左右,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0萬元以上。
產業引領奔赴鄉村致富征程
“稻蝦共生”生態農業模式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負責鑒洋湖范圍內農田管理及生產的黃巖區鑒洋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示范基地+農戶”模式,定期為周邊農戶提供稻漁綜合種養培訓,與周邊農戶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技術支持和種苗供應,實行訂單式收購,帶動農戶共同發展。
此外,基地常年雇傭數名當地村民從事龍蝦捕撈、分揀、水草種植、加餌料工等工作,人均月收入可達5000元!霸诩议T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痹簶蜴偱O村村民胡立根的話語,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聲。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公司還聯合院橋鎮依托稻蝦共生生態資源,開發休閑垂釣業態,盤活現有養殖區域,拓展農旅融合收益場景。黃巖區鑒洋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俞成龍透露,目前基地已試養10余畝澳洲淡水藍龍蝦,并計劃于2026年將稻蝦綜合種養面積擴展至400畝,目標打造“千畝稻蝦共養綜合基地”,帶動更多當地農民致富。同時,公司還將同步開發龍蝦節、龍蝦主題研學等特色項目,全力打造“農業+文旅”新業態,讓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在鑒洋湖畔同頻共振。
夕陽西下,滿載小龍蝦的小車駛離基地,車轍印在田埂上留下濕潤的痕跡。這片會“呼吸”的稻田里,水稻正抽出新穗,小龍蝦揮動著螯足劃開水面,勾勒出一幅“田綠、水清、蝦肥、人富”的共生畫卷。鑒洋湖畔的“稻蝦共生”實踐,正為院橋當地農業發展書寫著生動的時代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