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途中的瑣碎敘述,直奔嶼頭鄉(xiāng)大木坑村陳公田山。這里,仙女似的高山羅幔東魁楊梅正在等著我們。這些水靈靈的楊梅個頭大,色澤紅潤,果肉新鮮豐滿,口味甘甜柔滑。擷一顆,輕輕咬,細細嚼,唇齒留香,滋潤心肺。到底是怎樣的日月精華、山水風(fēng)土造就了如此高品質(zhì)的楊梅?
“這些楊梅在采摘前40天用幔帳進行全樹覆蓋,這項技術(shù)2011年我們黃巖首創(chuàng),現(xiàn)已推至浙江及全國各地。羅幔楊梅要比普通的晚熟,陳公田山海拔800余米,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多霧氣露水,楊梅就甜度高,水分足;幔帳能防止果蠅、暴雨侵害,減少高溫、大風(fēng)的不良影響,遠離農(nóng)藥污染,楊梅就潔凈,口感醇;再加上我們合作社在整枝、施肥、疏果等方面的技術(shù)含量高,品質(zhì)自然就好。目前我們基地約有5000棵楊梅樹。”大木高山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張方軍這樣向我們介紹。
極目遠眺,滿眼都是潔白的絲羅帷幔,如一個個蒙古包,意趣盎然,錯落有致。張方軍把我們帶到一棵楊梅樹下,里面的日光、清風(fēng)經(jīng)過羅帳的篩選,顯得格外細軟、輕柔,青枝綠葉間的楊梅羞紅了臉,宛如待嫁的新娘。
大伙兒迫不及待地采摘起來,孩子們特興奮,提著竹籃,爬上枝頭,邊摘邊吃,體驗著采摘楊梅的樂趣。我則忙著拍照:天光風(fēng)影,黃沙黑土,38℃下的可愛紅果子,彎彎山道間辛勞奔走的百姓。我拍得非常投入,熱情的張方軍一個勁地招呼我先吃楊梅。
我酷愛楊梅。楊梅還有很多好聽的名字:朱梅、樹梅、白蒂梅、子紅、朱紅、君子果、龍睛、金丹、仙人果……顧名思義即知其形貌、品性、價值及地位。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其形如水楊,味似梅,故稱為楊梅!掇r(nóng)政全書》則稱之為圣僧梅。
據(jù)考證:我們黃巖是楊梅重要產(chǎn)地,藥山村、東岙村(現(xiàn)名東魁村,東岙、坦洋兩村合并后得名)等地為傳統(tǒng)楊梅產(chǎn)區(qū),三國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宋《嘉定赤城志》、明《萬歷黃巖縣志》等均有記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楊梅詩,描述了古越之地楊梅成熟時節(jié)的美景及楊梅為果中珍品的盛況。關(guān)于楊梅,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后,攜手西施來到果木蒼翠、清溪潺潺的會稽山隱居。時值夏至,西施饑腸轆轆,隨手采摘野果充饑,誰料生澀酸苦,無法下嘴。范蠡無奈之下瘋狂搖晃一棵棵果樹,皮肉受傷,鮮血直流。西施心疼得失聲痛哭,淚水落在被鮮血染紅的果子上,果子立刻變得水靈香甜。這果子,就成了現(xiàn)在的楊梅。沒想到楊梅還是愛情果。這愛情果富含檸檬酸、蘋果酸、花青素、維生素C等,具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消暑除煩,減肥養(yǎng)顏,抗擊衰老等功效。
我對楊梅的最初記憶來自大姨。大姨家在新前劍山村,小時候,幾乎每個夏天都要到她家的楊梅山上吃楊梅。大家叫它碳梅,個子小,紫紅色,味酸甜。我喜歡把果肉吮吸得一絲不剩,然后把果核吐出來用鐵錘敲破,能吃到又嫩又香的果仁。有一次,楊梅核在我嘴里搗騰太久,一不小心整個兒吞下了。大姨說:“這下好,明年你的頭頂會長出一株楊梅樹,樹上結(jié)出楊梅,你就不用來大姨家吃了!惫冶欢盒α。
現(xiàn)在,我很少見著這種碳梅了。東魁楊梅已經(jīng)紅遍吳越大地,甚至華夏大地。喏,就比如說這大木坑羅幔內(nèi)的東魁,成了多少人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