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人民日報》刊登了2023—2024學年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我區優秀學生陳春毅榜上有名。陳春毅是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2022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他從小就愛鉆研各種電子設備,在老師和家人的支持和引導下,他不斷創新突破,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科創類競賽。先后獲得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一等獎等國家級賽項3項、省級獎項7項。

陳春毅(右一)和小組成員正在調試競賽設備
從小機械迷到科創新星
初見陳春毅是在他從第39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回來的第2天。那天,作為助教的他正在教室給學弟、學妹們進行指導、解惑。
從小陳春毅就對機械類的東西情有獨鐘。那些能拆能拼、能組裝的小玩意兒,總是能讓他沉浸其中,忘卻時間。這個愛好和強烈的探索欲,伴隨著他一路成長。
“小時候,我夢想著自己能當個發明家。記得小學六年級時,家里的一只舊手機壞掉了,我就想試一試能不能給它修好。于是,我就拿來工具把它給拆解了。雖然當時并沒有修好,但因此我基本了解了手機的內部構造,也讓我對拆解東西更加著迷。”陳春毅回憶著那段時光。
就是這一拆,讓陳春毅一發不可收拾。初一時,他把目光轉向了家里的電腦。
“那是我第一次拆分組裝電腦主機。我先仔細地查看了里面的構造和接線,再通過課堂、書本以及網上所學的知識,對主機進行了重新組裝。雖然用時比較久,但也算順利完工。這讓我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陳春毅興致勃勃地描述著當時的情景。
有了這次拆分和組裝經驗,陳春毅對電腦的探索更加深入。初二那年,他不再滿足于僅僅了解電腦主機的內部構造,而是開始嘗試對自己的電腦進行整體硬件的更新。他從網上購買了不少配件,先對自己的鍵盤和鼠標進行了個性化的改造,同時,也對主機內的配件進行了大“換血”。這一系列操作下來,讓他的電腦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也讓他對電腦硬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發現,每一次的拆解和組裝,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學習。我享受著這個過程帶來的樂趣和挑戰。”陳春毅笑著告訴記者。
陳春毅的愛琢磨勁,不僅僅表現在日常的拆解和組裝上,還體現在學習上。電腦課上,陳春毅對于老師的提問總能完美解答,并能融會貫通,這引起了老師的關注。
“那時候,計算機老師發現我對程序設計、電子元器件組裝等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就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科創競賽。我在聽了老師的一番介紹后,覺得挺有意思的,就決定試一試。”陳春毅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摸索,以及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他參加了臺州市電腦機器人競賽—九宮(IER)智能挑戰賽項,一路上過關斬將,最終榮獲了二等獎。
“那時候我上初三,課程安排都比較緊張。為了追求更高的成績,我只能利用全部課余時間來訓練。”陳春毅笑稱,那時候還在長身體,高強度的訓練和學習常常讓他感到疲憊不堪,睡眠不足也成了家常便飯。但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和執著,讓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新機遇
進入職高,對于陳春毅來說,是科創之路上的另一個起點。這里不僅有他熱愛的科創氛圍,更有為他提供廣闊舞臺的技能大師工作室。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斷增加,我們學校也緊跟時代步伐,成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陳柳邑介紹,“這個工作室為熱愛科創的學生提供了場地和資金支持,讓他們能夠在這里盡情揮灑才華,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技能大師工作室里,陳春毅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和壓力。在一次杭州的機器人大賽中,陳春毅和他的團隊面臨了巨大的挑戰。他們的對手在速度上占據了明顯優勢,因此陳春毅所在的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對程序進行大幅度優化。他回憶道:“在預賽時,我們看到別的隊伍整體運行的速度優于我們,于是從當天下午開始,我們就對程序進行了爆改,經過一夜的奮戰,我們終于將時間控制在了5分之內。”
雖然那次比賽最終獲得了第二名,但是科創競賽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吸引陳春毅不斷前進。“每一次的競賽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而每一次的突破和成功,都讓我感到無比興奮和滿足。”陳春毅說,這種持續的激勵和成長,是他選擇并堅持走上這條路的重要原因。
另一次令陳春毅印象深刻的是在參加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經歷:“那次比賽,我們需要將作品從臺州運到麗水。由于設備沒有進行一體化整合,在搬運過程中我一直擔心機械結構會錯位。果然,設備運下車后我發現了很多問題。”
當時距離展示答辯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面對如此緊迫的情況,陳春毅沒有慌亂。他迅速冷靜下來,合理分配時間,解決問題,最終順利完成比賽。
除了應對挑戰和壓力,陳春毅在技能大師工作室里還學會了如何帶領團隊和分配任務。作為大師工作室學生創新小組的組長,他深知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科技創新競賽或團隊項目中,他不僅要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還需根據每個團隊成員的特點合理分配任務。
“陳春毅作為組長,他的協調能力很出色,他會根據每個人的擅長領域來分配任務,比如讓擅長編程的同學負責代碼編寫,讓擅長設計的同學負責界面和用戶體驗,讓擅長表達的同學負責項目展示和答辯。這樣的分工合作,讓團隊的效率大大提升。”陳柳邑作為陳春毅的輔導老師,對他的協調分配能力給予了贊許。
據陳柳邑介紹,為了全身心投入訓練,這幫孩子常常犧牲課余休息時間,從研讀賽事規則到構建技術框架,從優化程序算法到完善機械設計,每個環節都用心準備。特別對于已經高三的陳春毅來說,如何合理平衡基礎課程和訓練的時間無疑是一大挑戰。但他憑借著刻苦和努力,不僅保持了學業成績優異,還帶領團隊在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屢獲佳績。
近年來,我區堅守職業教育“為產業育匠才、為城市筑根基”的育人初心,通過打造產教融合生態圈,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提供支持,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托舉產業轉型、賦能城市躍升的堅實脊梁。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秉承這樣的價值引領,將“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理念,構建起“大師引領、校企協同、賽教融合”的特色培養模式,依托技能工作室平臺,優秀的骨干教師帶頭,培養了一大批像陳春毅一樣技能突出的學生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
生活中的暖心少年
陳春毅的創新能力不僅在實驗室里得到了展現,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總能用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這種能力,也讓他在班級中贏得了同學們和老師的喜愛。
“陳春毅的動手能力很強,像班級里攝像頭、掃把壞了,他都能幫我修好。以至于別的班級的老師也經常會來我們班找他幫忙修理東西。這孩子真的很有心,也很能干。”在班主任陸東松的眼中,陳春毅不僅是一個對創新充滿熱情的學生,更是一個在生活中樂于助人的好學生。
陳春毅雖然很多時間都在準備比賽和參加比賽,但這并不影響他和同學的融洽關系。平時同學們碰到不懂的東西向他請教時,他都會耐心解答。有時候到了飯點,同學們手頭的項目還沒有完成,陳春毅都會幫他們帶飯。
有一次,在參加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人形機器人任務挑戰賽時,搭檔蔣子騰在比賽的前一天突發高燒,原本由蔣子騰負責的編程部分還未完全敲定,可比賽的時間卻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意外而推遲。就在這緊要關頭,陳春毅接過了蔣子騰手頭的工作。
那天晚上,陳春毅與另一位帶隊老師并肩作戰,他們埋頭于代碼的海洋,一行行地檢查、修改、優化。第二天,經過一番比拼,他們順利進入了決賽。
當被問及那段難忘的經歷時,陳春毅只是淡淡一笑,說:“其實,那時候我也沒想太多,就覺得不能就這樣放棄。蔣子騰不在,我就要替他守住這份榮譽。我們是一個團隊,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一起面對,一起克服。”
此外,陳春毅還是一個非常獨立和自強的學生。剛滿16歲那年,他趁著學業不忙,也不比賽的時候,選擇到麥當勞勤工儉學。他說:“通過勤工儉學,我既能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也能獲得一定的收入。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成長。”
陳春毅的父母工作比較忙,他深知父母的不易,所以更加珍惜自己能夠自食其力的機會。他用勤工儉學賺來的錢購置電腦配件,滿足自己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和追求。他甚至還在網上出售過自己改裝的鍵盤和鼠標,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額外的價值。
“我覺得16歲的我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陳春毅堅定地說,“我不想只當那個只會伸手向父母要錢的孩子,我也想實現自己的價值。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生活費,讓我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