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區紀委區監委機關干部鄭曉輝赴任高橋街道下浦鄭村農村工作指導員。該村作為遠近聞名的米面生產村,有著百年歷史,卻也面臨著發展等難題,如何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推動產業升級、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等職責,是鄭曉輝到村后的頭等大事。
聚力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高橋好‘市’、共富來‘集’”系列活動開展期間,夜晚的下浦鄭村格外熱鬧。
各色創意攤位林立,吆喝聲、詢價聲相互交織。一份份特色美食、創意手作等在攤主的巧手下逐漸制作完成。升騰的“煙火氣”,不僅帶動著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給村莊的農副產品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
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農村指導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整合優質資源,奏響共同富裕“新篇章”,鄭曉輝主動參與到“高橋好‘市’、共富來‘集’”系列活動的準備中,借由浦鄭村黨群服務中心大樓前的臨水廣場這一平臺,整合各項資源,為本地農創客、青創客、共富工坊、非遺傳承人等提供增收創收平臺。
自擔任下浦鄭村農村指導員以來,鄭曉輝便用心傾聽,用情交流,對所駐村進行了全走訪,全面掌握了村莊的人口結構、發展歷史、產業現狀、基礎設施等情況。“全村共有393戶、1265名村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富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隨著時代發展,目前村里產業面臨發展瓶頸。”鄭曉輝表示,開展各類活動,除了刺激消費,促進村民增收外,也能為村莊引流,提升村莊的知名度。
高橋街道下浦鄭村是遠近聞名的米面生產村,其米面制作有著100多年歷史,生產的米線因口感爽滑、米香濃郁,銷售量占臺州市米面市場份額60%以上,小小的米面可謂是有效帶動了村集體及村民的經濟增收,為村莊鋪就了一條別樣的致富之路。
但隨著時代發展,速食面、快餐面等琳瑯滿目的商品以其便捷、獨特的產品優勢,搶占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如何進一步提升村里米面的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成為該村面臨的大難題。
為此,除不定期開展各類活動,鄭曉輝還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努力,聚焦“強村富民”主題,助推下浦鄭村米面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下階段該村還計劃將米面與更為便捷的速食面相結合,使傳統與創新相融合,帶動村集體增收。
黨建+文化筑牢精神高地
“鄭指導員的課很接地氣,結合生活實際,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近日,下浦鄭村主題黨課一開課,村干部及黨員等齊聚一堂,不少人都對黨課的創新形式贊不絕口。
鄭曉輝與下浦鄭村“兩委”成員交流溝通后,一致認為“農村要發展,關鍵靠黨支部”,要想讓村黨組織“活”起來,必須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只有擁有一個富有活力的村班子,才能激發黨員干部的責任感,真正讓黨組織這個“引擎”煥發活力。
作為區紀委區監委機關干部,鄭曉輝發揮自身優勢,一邊主動向有經驗的農村指導員請教應該如何開展工作,一邊豐富主題黨課的形式,以提高大家的積極性。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鄭曉輝還運用案例對一些紀律、法規等進行以案釋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宣講,同時,為了讓黨課更具“趣味”,他還帶動大家開動腦筋,回答問題,真正讓黨課“活”起來,讓黨員“動”起來。
自到任以來,鄭曉輝協助村“兩委班子”,落實落細村級治理“三化十二制”,制定各類工作方案、舉措等,利用現有長廊圍墻等設計制作廉政文化宣傳陣地,積極倡導宣傳廉潔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成立村史編撰小組,挖掘本村的優秀文化、紅色基因……村莊治理更規范、文化氛圍更濃厚。
每當夜幕降臨,文化禮堂周邊便化身為“文化夜市”,燈光璀璨,人聲鼎沸,村民們紛至沓來。廣場上,婦女們伴隨著廣場舞音樂,踩著節拍翩翩起舞;籃球場亦是熱火朝天,年輕人揮灑著汗水,在球框下跳躍、投籃;孩童們嬉戲打鬧,為夜晚增添了幾分愜意,不同的聲音共同編織著夜晚的歡樂篇章。
為實現村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鄭曉輝協助村“兩委”班子制定計劃,倡導運動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讓更多村民沉浸在鄉村文化與活力當中。籃球比賽、健康講座、看電影、書畫教學、暑托班等一系列特色活動不定時舉辦,讓更多村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活躍村莊文化氛圍,助力推動精神文明共富,提升村民對下浦鄭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能做的事情不多,所以我希望能夠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盡可能地推動村莊發展。”談到擔任農村指導員的初心,鄭曉輝的語氣中透露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