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對我們真的很好,跟我們的女兒一樣!”“新花是個熱心腸,很有耐心,誰家有困難她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北洋鎮楊恩村,提起張新花,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張新花今年44歲,是湖南湘潭人,在2006年嫁到了北洋鎮楊恩村,目前是楊恩村的村務工作者、文化禮堂管理員。她勤勞善良,樂于助人。多年來,她無怨無悔地照顧村里的空巢老人以及低保戶家庭,成為村里老人的“貼心人”。
2010年,張新花開始做村務工作,排摸網格內重點人群、老弱孤寡,進村入戶宣傳并科普法律、計生、安全等政策法規知識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因此,對村民基本情況,她都了然于胸。十多年來,她扎根基層,盡心盡力服務村民。
楊恩村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偏僻,青壯年、孩子多數外出就業、求學,因此村里空巢老人較多。老人們年老體弱,經常會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張新花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她主動肩負起照料村里空巢老人的責任,在生活中時常幫助他們。帶生病的老人去醫院就診、時常給老人送飯菜、幫助他們繳電費……這樣的善舉,張新花堅持了十多年,在許多老人眼里,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有一位年近60的村民家住張新花家附近,在許多年前便雙目失明,生活十分不便,他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年邁的母親與其相依為命,還是低保戶,家境十分貧寒。張新花在了解情況后,便特別關照他,盡其所能幫助他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遇到他生病發燒,張新花就帶他去醫院看病、買藥。每年快入冬時,張新花會第一時間提醒他添衣加被,并為他添置一些物資,還時常為他送來做好的飯菜以及新鮮的水果。“都是鄰舍,能幫就幫,而且他眼睛看不見,他媽媽也80多歲了,平常生活也比較困難,我肯定要特別關心他們家。”一句樸素的話,道出了張新花無私奉獻的情懷。多年來,張新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讓這位村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這幾年多虧了新花,她就像親閨女一樣對待我們。”他感動地說。
張新花總是閑不住,不論誰家的大事小情,總是會及時伸出援手,并且定期走訪孤寡老人和低保戶家庭,平常家里有好吃的,張新花也都想著村里的孤寡老人,時常把蔬菜水果送到他們家里去。老人們也十分依賴張新花,無論是電器壞了、日常買藥或是需要填聯系人的電話號碼,一些老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她,她也將老人的事當作她自己的事,盡力為他們做好。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張新花還積極參加醫護培訓,定期為老人們測血壓。“每次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之后,他們都很開心,看到他們開心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聊起為老人服務的點滴,張新花樂在其中。
在村里,張新花的舉動也影響著身邊的人,為鄰里鄉親樹立了孝老愛親的鮮活榜樣,許多村民也自發地關心著村里的孤寡老人,陪老人說話,給老人送些食物和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張新花還熱心公益,今年2月5日,張新花在浙江省中醫院成功捐獻了132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救助了一名五歲的兒童,成為浙江省第997例、黃巖區第24例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凡人善舉,微光成炬。一個好人就是一座燈塔,可以照亮一座城。張新花用簡單質樸的行動踐行著“善良、孝順、友愛”的高尚品德。“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我一定會將樂于助人、孝敬老人的良好家風傳承下去,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后也能有一顆愛心,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張新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