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的愿望由來已久。
讀曹文軒的《我的兒子皮卡》時,看到皮卡對露營的執念,我也不由萌生此意,再等讀到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時,看那一班的小朋友暑假在學校里搭帳篷露營,我的欲望就更濃了。只是苦于車技不佳,不敢上曲曲環環的盤山路抵達山巔,也不敢開平平直直的高速公路遠征海島,于是露營的夢只能束之高閣。
2022年的中秋前幾日,臺州香蜜會的會長璞玉組織會員中秋節去蘭田露營,我毫不猶豫第一個報了名。
臨海的蘭田,又名峒峙山,被譽為“臺州的香格里拉”,久聞盛名,卻未能一睹“廬山真面目”。古文獻中記載:“峒峙山大田灣者,地居山南之巔,四面環山,附嶺巍巍,然如城郭之回旋,中央一片平壤,屋舍相接,其雞犬相聞,儼若武陵溪上別開一小天地!边@不正是“桃花源”嗎?
農歷八月十五,我們一行二十余人,帶著海鮮,帶著水果,帶著月餅,帶著燈籠,也帶上了滿懷的期待——奔赴山野。山腳下,是成片的橘林,聞名遐邇的涌泉蜜橘正掛果,一幅碩果累累的畫面。沿著十八彎的山路前行,滿山都是翠綠。沿途不時出現蒼林翠竹、高山梯田、石頭古屋、漫山茶園……令人目不暇接。
“月亮升起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所有人都抬頭往天空望去,只見一輪明晃晃的大月亮爬上了夜空。像是剛在東海里洗了個澡,月亮是那樣圓滿,那樣明亮,那樣純凈,那樣柔和。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照亮了層層疊疊的茶園,照亮了白墻黑瓦的老屋,照亮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照亮了碼放整齊的一個個帳篷,也照亮了一張張興奮而快樂的臉龐。
月光下,一群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品嘗月餅,也有的在行飛花令。真沒想到,含“月”的詩句那么多那么多,“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一句句應景的古詩脫口而出,轉了幾輪,飛花令還在傳。不由感嘆:古人是多么喜愛月亮啊!寫了那么多月亮的詩。難怪在遙遠的日本,“今晚月色真美”“風也溫柔”成了含蓄的情話。
“過來拍照啦!”閨蜜舉著兔子燈在喊。我趕緊跑過去,舉著可愛的燈籠,拍了一張又一張。轉頭看,月光下的一群人,跳著舞,整齊地揮舞著手電筒。哦,不是手電筒,是打開了手機的手電筒!茫茫夜色中,點點微光,煞是好看……
月上中天,四周漸漸沉寂,大伙兒都躺進了帳篷里。第一次露營,一切都是新奇的。躺在帳篷里,一個轉身防潮墊窸窸窣窣地響,靜靜地聽,草叢里還有啾啾的蟲鳴。把頭探向帳外,一輪圓月像極了白玉盤,正向人間灑著清輝,身邊的草地像一塊月光鍍亮的銀毯。多美的中秋之夜!
如蕩漾的湖水,我的心底也泛起了快樂的漣漪。是啊,只要愿意改變,愿意探索,把過往的煩惱拋向浩渺的宇宙,把對未來的擔憂消滅在山水之中,生活會變得更美好,生命會有自己歌唱。伸開雙臂,迎接真實的自己,坦然接受一切,擁抱觸手可及的今天,并把今天變成永恒的記憶。在蟲鳴和周圍輕微的鼾聲中,我也漸漸進入了夢鄉。
那個中秋的夜晚,天上繁星閃爍,如水的月光包裹峒峙山,那光輝仿佛永遠在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