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如一日,他扎根農村,用心播撒科學種子,打造學校科技教育新樣態;他堅守初心,潛心追求課堂改革,努力讓教學更貼近育人本質;他慎思篤行,傾心創建鄉村名師工作室,推動全市小學科學教學創新發展。他就是新前街道中心小學科學教師池松華。
“發射……”在新前街道中心小學的運動場上,一片歡呼聲中,一排“調試”完畢的水火箭依次發射,孩子們的科學夢也一起升上了天空。這群孩子中間,有一個耐心解答各種發射問題的“大孩子”,他就是這個學校的科學教師池松華。
廢棄的飲料瓶當火箭主體,紅色流線型的塑料殼當火箭頭,泄氣裝置和打氣筒則從網上購買……從準備物料到與學生共同制作完成“水火箭”,池松華一共花了3天時間。
“池老師的課很有趣,我很喜歡他的課,他平時還給我們講一些在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新前街道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蔡蒨穎興奮地說。跟她同在科學趣味社團的陳潘祥也直呼:“池老師很不一樣,他的課堂像是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從1992年秋天被分配到新前劍山小學任教,到學校并入嶼新校區,再到擔任七里小學校長,直至成為新前街道中心小學科學教師,盡管多所名校向他拋出橄欖枝,32年來,池松華一直沒離開腳下的這片土地。
“這個說不動搖肯定是假的。”池松華坦言,“但是我總是在想,鄉村的學校、鄉村的孩子也需要接受比較優質的教育。如果所有的人都離開了,那對鄉村的孩子來說就很不公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池松華從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入手,不斷豐富科學教育空間。課堂上、活動中,他會深入淺出地提出一個個小問題,引導孩子從身邊入手,鼓勵他們多觀察、多思考。
在此過程中,田間的茭白、廢棄的瓶子、荒蕪的空地……都成了池松華和孩子們心中的科學樂園。“我選擇了鄉村,而這片土地也同樣反哺我。比如說,鄉村的孩子特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我也可以從大自然當中選擇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教育資源。”池松華說。
這些年,鄉村的廣闊天地和孩子們的純真好學,都是池松華堅守一線的動力。回報他的,是教學評比、各類競賽的榮譽紛至沓來。校本課程《噴泉的研究》獲省科學教學評比一等獎、《茭白葉變廢為寶有效利用研究》獲得省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他獲評全國及省優質課獎、省教學能手、臺州市名師等稱號,為省、市、區教師開設公開課100多節;學校也被評為2023年度臺州市鄉村名校、2024年度省科學教育實驗學校。
成了“名師”之后,池松華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大了。他以鄉村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引領工作室成員快速發展,培養出省課堂教學一等獎獲得者1名、市課堂教學一等獎獲得者3名,區級名師6人。
“不管成績多么差的班級,多么調皮的學生,在他的教育下,最后成績總能大幅度提高。我想這跟他的人格魅力和受學生喜歡是絕對分不開的。”新前街道中心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李華君很有感觸。
池松華不僅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也在年輕教師心中種下了扎根鄉村的種子。“作為年輕教師,一開始被分配到鄉村學校,心理落差感挺強。但跟池老師接觸久了,我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因為我相信,在這里我們同樣也能綻放璀璨的光芒。”新前街道中心小學科學教師王偉剛堅定地說。
當一名老師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莫過于深受學生的喜歡。為此,池松華給自己立下兩條奮斗目標:第一,把自己的課上好,讓孩子來佩服你;第二個,把孩子讀懂,讓孩子親近你。
日前,池松華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個人。踏過千層浪,他依舊摯愛于最初的夢想,堅持播撒熱愛科學的種子,讓創新在鄉村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