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太寬、時間太短、通道太遠
這樣的情況你是否碰到過——在路口眼瞅長長的人行斑馬線,信號燈卻有如“走馬燈”一樣轉眼即變;或通道太遠,可能還不如從路面通過快;或當綠燈亮時開始過馬路,剛走到馬路中間就變成了紅燈,那是停,還是繼續走?不少行人過馬路時常面臨這種艱難的選擇。停,車來車往;走,要闖紅燈。“路口太寬通行時間太短了,動作稍慢就過不去。”“現在信號燈好像都是為有車一族服務的,信號燈變換速度快,車速也快,還沒等我們過完馬路,就變紅燈了。”“不少路口的寬度都在50米左右,綠燈閃亮時間一般都在30秒左右。按照普通成人每秒1米的步速,根本無法通過。”對此,不少行人都有一肚子苦水,他們認為“路口太寬”、“時間太短”、“通道太遠”,有時是不得已而“被闖燈”。


鏡頭一:
路口寬通行時間短行人被堵路中間
典型路口:二環南路與勞動南路交叉路口等
二環南路與勞動南路交叉路口的南北走向寬度約為50米。但記者發現,這一方向的綠燈的閃亮時間在30秒左右。按照普通成人每秒1米的步速,很難通過。即使年輕力壯的青年人的步伐較大,但礙于右轉機動車的阻礙,大部分都得一路小跑才能通過路口,動作稍緩的就只能停在路中間。
8月28日下午5點45分至6點15分,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從路口西側人行橫道線通過的行人共有13人次。其中7人次被堵在了路中間。前后都是飛馳的機動車,被堵行人動彈不得。因此很多行人認為,這么過馬路很危險。尤其是被堵在路中間的行人比較少時,難以引起司機的注意。“還是大撥人一起過比較有效果,司機一般都得剎車。”
每天都穿行該路段車流中的小王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扎堆闖燈過馬路比按紅綠燈通行要安全。“至少在這個路口,還有二環南路與洞天路交叉路口是這樣的。”
王大媽退休后住到了二環南路與勞動南路交叉路口旁的御景華庭小區,每天沒事就推著車帶1歲多的小孫子去馬路斜對面的大潤發超市轉轉。一老一小過馬路時,王大媽每次都特別謹慎,從來不闖紅燈。但過這個路口時卻發現,不闖燈過不去。“綠燈一亮我就沖,走半截時燈就變紅。路口太寬了,不管從哪邊出發,一個綠燈的時間肯定都過不去。”王大媽說,她一想起每天要帶著1歲多的孫子在這個熙熙攘攘的路口“被闖燈”,就怵得兩腿打顫,“每天過馬路,我的腿都在打顫,心里害怕啊!”王大媽告訴記者,路口太寬、綠燈時間太短,自己也是不得已闖紅燈。
行人抱怨通行時間太短,司機們則認為時間太長。“車都不夠過的,哪還顧得上行人?”每天都開車走這一路段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一到早晚高峰這個路口就會出現擁堵,尤其是東西方向的車輛,要比從這個路口南北通行的行人多許多。如果再延長行人通行時間,這一路口的交通狀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鏡頭二:
通道太遠,花費時間多
典型路口:勞動北路與世紀大道交叉路口
勞動北路與世紀大道的交叉路口,來往的行人和車輛都比較多。東西走向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道跨度要比南北走向的跨度寬許多。記者實地測量了一下,如果東西走向橫穿馬路,只需要等候一分鐘左右的紅燈即可,雖然實際距離在70米左右,但可以避開右轉車輛即便算上等燈的時間總共也就在分鐘至一分半鐘便能通過。
南北走向路口跨度雖然在50米左右,但是根據車流量設定的信號燈等待時間要比東西走向的信號燈時間長,而通行時間則在20秒左右,這樣算上等燈的時間最低也要花費一分鐘至一分半鐘的時間。
如果趕上早晚高峰,通過勞動路與世紀大道的交叉路口往北門大橋去的時間起碼要超過一分半鐘。“這個路口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道跨度太長了,信號燈時間又長,夏天太陽太大,根本讓人等不及,只想橫穿過去。”在這個路口等待過馬路的陳女士說道。
記者注意到由于該路口的南北面分布著區行政服務中心、北門廣場、濱江公園和永寧公園等,導致不少市民冒險橫穿過馬路。但是,記者留意到,雖然北門廣場下面已經開通了地下通道,但要從通道內經過,需繞行百余米路或上下20多級臺階。很多行人還是以“距離遠”、“要繞上一圈”、“不如地面穿行時間快”等原因拒絕選擇地下通道過馬路。

鏡頭三:
公路橋下,難覓地下通道
典型路口:世紀大道(永寧公園南大門附近)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世紀大道(永寧公園南大門附近),在距離永寧公園南大門不到100米的地方也同樣設置有地下通道。
在現場,據記者觀察,該路段行人過馬路的也非常多,南北走向的路面寬度在50米左右,而且沒有交通信號燈,行人要想通過非常地容易,只要湊齊一撮人,跑幾步路不到一分鐘很快就過去了。
8日28晚7時許,記者來到該路口時,晚高峰還沒完全結束,該路段的幾個人行橫道線上均有行人在等待過馬路。在短短的20分鐘里,記者看到從路面上穿過馬路的行人共有53人。“不這么橫穿過去,那該從什么地方過去?”家住西街小區的繆阿姨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周邊的住戶都是從路面上橫穿到永寧公園的。她住在這里這么久了,也壓根就不知道公路橋下還有通道。
記者在距離永寧公園南大門約100米處的公路橋下找到了這個南北走向的地下通道,周邊并無任何通道標識。記者實地體驗了一下,如果行人走公路橋下的地下通道,需要來回繞行300米左右的路程,中間再走一段與路面等寬的地下通道,基本用時需要3-5分鐘左右,與直接穿過馬路相比用時多出3分鐘左右。
一位從該路面穿過的行人告訴記者:“就這么窄的街,跑兩步就過去了,從地下通道麻煩還浪費時間。”記者在永寧公園門口隨機采訪了幾名由南向北過馬路的行人,多數人表示,“公路橋下的地下通道難找。”“地下通道無照明設施,夜間通行不便。”而不少人表示不愿繞行。
大家都趁車少時先“闖”過了輔路,站到主路中間的“安全島”上等待,一看到車變少就馬上沖過去。好在路邊的司機仿佛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景,沒有按喇叭催促的,都是在等待路人走完后通過該路段。一位路過的司機告訴記者,這樣導致不少車輛紛紛躲避行人,降低了該路段車輛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