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腿騎坐在十幾米高的空調外機上,一手緊扣墻縫,一手使勁地往里擰著螺絲。由于全靠系掛在鐵欄桿上的安全帶受力,所以在拆裝維修空調的整個過程中,他始終佝僂著腰,快要貼到空調外機上的臉,一直往外滲著汗珠。從額頭滾下的汗珠不斷模糊了他的眼睛,在干活的間隙,他習慣性抬起右肩擦干臉上的汗水。裸露在外的脖子和雙臂,在烈日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這便是日前記者無意間見到詹師傅在高空安裝空調的一幕。
高空作業,
把命系在一根繩上
已過而立之年的詹師傅來自安徽,是一家電維修個體戶。每年的6月到10月,他就會多一個“身份”——空調安裝工。憑著10余年的空調安裝經驗,詹師傅十分自信地說,自己也算得上是這個行業的“老人”了。
“我從二十歲就開始幫人家安裝空調。”那時,在工地里找零活的詹師傅發現有人懸掛在高樓的外墻上,一只手抓著鐵架子,另一只手伸進墻壁內,這樣的情景讓他想起了小時候最喜歡干的事情——爬樹掏鳥窩。想到這,詹師傅決定不去建筑工地了,他去了一家空調安裝維修公司。
詹師傅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只想靠安裝空調維持生計,沒想到公司在培訓空調安裝工的時候,不僅要求工人知道各種線路原理,還要求掌握空調的制冷及制熱原理,這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詹師傅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對空調的各種性能、維修、原理等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只要他一有空閑的時間,他就會跟著安裝或維修師傅出去搭把手,順便學習空調維修。
“要不是自己喜歡鉆研這個,我早就撐不下去了。”談起工作,詹師傅一味地強調,他們每天干的活都很普通,只是特殊的環境,使他們的工作變得異常的艱難。“光會安裝,不會維修是萬萬不行的。有時候,我們在安裝過程中,都要進行調試,調試的時候就會遇到運行不起來或無法制冷等問題,這個時候要是安裝工一點都不懂怎么辦?客戶肯定是不樂意買單的。有些不講理的客戶就會質疑空調質量有問題,讓我們又給拆下來帶走。”
“但是要想學到過硬的技術,不吃苦是不行的。”對于詹師傅來說,正是這種強烈的學習念頭,支撐著他度過了這么多年的辛苦光陰。直到現在他還清楚地記得,他修理的第一臺空調在11樓,系好安全帶的他,頭剛伸出窗戶,看見樓底下來回穿梭的汽車及慢慢移動的行人,雙腿就突然顫抖了一下。
“當時很害怕,總想著萬一自己掉下去了怎么辦?”但是害怕歸害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作為一名空調安裝與維修工,他不得不邁開顫抖的雙腿慢慢向窗外移動。想起多年前的往事,詹師傅自嘲說:“那時感覺自己就像蜘蛛俠一樣,緊貼墻壁,慢慢地向空調外機移過去。眼睛不敢往下看,一看到下面,頭就暈。后來好不容易騎坐在空調外機上了,但眼睛都不敢睜開,更別提干活了。后來實在沒辦法,我就找話題跟客戶聊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那會兒,也是大熱天,我就坐在空調外機上,曬著太陽,跟客戶足足聊了半個小時,才不那么緊張、恐懼。”
磕磕碰碰,
傷痛在所難免
“現在我已經有了好多年的空調安裝和維修經驗,平日里就多跑一些空調經銷商,留下聯系方式,到了空調銷售旺季,他們自然會找我安裝……最近一段時間,平均每天都能安裝五六臺,一天下來能掙到近千元。如果不是收入還行,誰會去干這種把命綁在繩子上的工作?”詹師傅告訴記者,空調安裝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一些空調銷售店的安裝工不夠,他們都會“兼職”做空調安裝工。
前陣子,一家娛樂場所的中央空調壞了,經詹師傅檢查,發現是位于樓頂的外機出了狀況。“下午兩點,太陽直射下來火辣辣的。”詹師傅說,上到樓頂的時候,太陽照射在有點反光的隔熱層上,感覺明晃晃的一片,不少空調外機還在“呼呼”地運行的,熱浪一陣接一陣地襲來。他還得頂著炎炎烈日,貓腰爬進狹小的飄窗,在密封不透氣的空間里,讓人覺得時刻都有窒息的可能。
當雙手觸摸到暴曬在烈日下那滾燙的空調外機時,傳遞而來的就是一陣疼痛。勉強從工具箱里拿出起子,握在全是汗水的手里怎么也轉動不了螺絲。
因為中央空調德維修比較復雜,詹師傅花費了大半天,才將它修好。“當時又悶又餓,站立起來都是一陣眩暈,差點倒在樓梯上下不來了。”回到家洗澡的時候才發現,身上多處劃傷。“做我們這行經常要爬鐵架子、翻窗戶,所以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詹師傅挽起他的褲腿,指著滿腿的新傷、舊傷稱,這些都是他在安裝和維修空調時留下來的。“就在前兩天,我修好空調,從鐵架子上往下走時,不小心,腳底滑了一下,整個人就順著鐵架子溜了下來,腿部碰到了水泥地面,擦傷了好幾處。”
“現在就想著能夠攢點錢,回老家蓋房子。”這些天,詹師傅每天都要安裝五六臺空調,從早上6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即使天氣再熱,他也堅持著。在詹師傅看來,他的每一份努力,不僅能使他人過上一個涼爽的夏天,更重要的是會拉近他與夢想之間的距離。
生意旺季,
空調安裝工連軸轉
目前,已是一名小“包工頭”的詹師傅經常會帶著幾名老鄉攬著承包來的空調安裝業務,負責上門安裝。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在老鄉的帶領下“入行”,未接受過任何高空作業的培訓就匆匆“上崗”了,先入行的就是后入行的“師傅”,跟著一起工作就算是“培訓”了。
想把空調安裝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實地看一下詹師傅的工作難度,記者跟隨他們來到了海棠新村的一戶居民家。詹師傅和他的徒弟小王先將空調搬上五樓住戶家里。由于老房子室外沒有預留空調機位置,需要在樓體外打眼安裝支架,他們迎來了一個小考驗。詹師傅讓小王拿著安全繩,分兩股繞過自己腰部和臀部,系好繩帶后,小王站在室內,自己則攀上窗戶,慢慢走了出去。整個過程,小王用腳死死抵著墻根,生怕發生滑動。讓人看著忍不住替他們捏一把汗。
隨后,詹師傅接過安裝工具,開始用電鉆在室外打眼并安裝支架。由于天氣炎熱,不一會兒,他已經汗流浹背。支架安裝好后,他們又開始準備安裝外機。師徒倆合力將幾十斤重的外機安裝在支架上。半個小時后,詹師傅干完了活兒,緩緩返回室內,他告訴記者:“在室外絕不往下看,越看就越怕,這樣沒法干活兒。”接著,師徒倆開始熟練地組裝水管、連接件,安裝室內機。安裝過程中,兩人并沒有太多的交流,長時間的配合讓他們十分默契,所有步驟都有條不紊且十分高效。
20分鐘后,詹師傅說“搞定”,小王便接上電源,進行調試,看看制冷效果和出水管的情況。隨著壓縮機開始運轉,冷氣徐徐地吹出來。
當談起自己的工作,詹師傅直言不諱地說:“在高空干活的確很危險!我們都是靠手藝吃飯的人,又沒什么文化,除了干這行還能干什么……”
一個小時的安裝終于完成,客戶試用后也表示十分滿意。在這期間,詹師傅的電話數次想起,都是急需安裝或維修的用戶。“沒辦法,現在這種天氣誰都不愿意久等,我們的工作就是盡快的安裝好、調試好空調,讓大家不再受熱,這也是我們工作意義所在。”安裝完成后,詹師傅師徒兩人沒有片刻休息,他們表示,要立刻驅車去空調經銷商那兒,取了機器再趕往下一個客戶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