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著最靚麗的橘色,卻經常被人們淡忘;他們穿梭街頭巷尾,用辛勤和汗水擦亮城市;他們黝黑臉龐下不時滑落的汗水,卻依然堅守在烈日之下……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老底子的觀念里,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了。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已經入伏了,當多數市民用盡各種方式從早到晚躲避烈日和高溫的炙烤時,數百名環衛工人卻仍要大汗淋漓地清掃我們這座一天天變化的城市。日前,記者零距離走近環衛工人劉超,真實體驗了他在烈日下的堅守。
【辛酸】蝸居小窩偶遭歧視不計較
在黃巖,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是“全日班”或“半日班”。“全日班”的工作時長是凌晨5:00-11:00,下午1:30-6:00,將近11個小時;“半日班”的排班分別是凌晨4:00-12:00,下午12:30-8:30,足足8個小時。
7月15日中午12:00,記者來到位于104國道上的環衛工人之家,這里是環衛工人的集體宿舍。雖然烈日當頭,正是一天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但還是有不少環衛工人踩著環衛車進進出出。
45歲的劉超就是其中一個。記者在采訪中得知,老劉的妻子也是一名環衛工人,夫妻倆來自安徽阜陽,每天他都和妻子一起踩著環衛車、拿著掃把、提著簸箕清掃東復線南段。他們這一掃就是13年,除了父親去世和兒子結婚時,回過兩次老家,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了。
“我們回去了,這馬路就沒人掃了。而且要掃得干凈,路面上沒有垃圾才行,這條路也算是城市主干道,外地來往的車輛比較多,要是被別人看見咱這不干凈,那就丟人了!”老劉說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還知道啥叫“城市形象”,既然選擇這個職業,那么就要努力把它做好。
老劉一家“蝸居”在不足40平方米,家里擺設雖然簡單,卻被收拾得整潔有序。在老劉“蝸居”的住處,記者看到墻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幾個大字:“家和萬事興,家人不和外人欺”。老劉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和和氣氣、踏踏實實地過日子。環衛工作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少環衛工人在工作中常常遭受歧視。他們不敢坐到商鋪門口歇息,怕人家嫌棄;下大雨時,就算他們站在門口躲雨,也會有商家認為他們臟兮兮的,妨礙到做生意;天晴的時候,掃起來有塵土,也會有一些行人過來對他們破口大罵……
“有一次,我從一家店鋪門口掃過,后來老板追出來向我討要一個蓋子,我說沒看到,他就讓我以后不要到他門口掃了。可掃地是我的職責,我們自己的責任區沒掃干凈,都是要被罰款的。做我們環衛工的,每天與垃圾、雜物打交道,衣服帽子上沾滿了灰塵,地位低,被人嫌棄的事情時有發生。剛工作那幾年,看到有些人那種瞧不起的眼神,心里挺不是滋味,可清潔城市也離不開環衛工,我自己也更需要一份工作。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有些店家還是挺好的,我們上門要點水喝,他們還會給的。不過有時候,有些人說的話真的不好聽……”老劉無奈地嘆了嘆氣,搖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默默地陷入沉思。
【體驗】酷暑難耐卻不停下清掃的步伐
下午1:00,老劉將懷里熟睡的小孫子放在床上,開始穿戴環衛處統一發放的橘紅色工作服和帽子。“這個工作服好得很,前胸后背都有反光條,帽子上也有。”老劉笑呵呵地說,穿上這樣橘紅色的工作服上街清掃時就會安全許多。說話間,老劉灌滿了兩大瓶開水,放在一個布袋里,掛在環衛車上,萬一渴了可以喝上一口。
整裝待發。1:10,老劉就踩著環衛車出發了,記者尾隨其后。按環衛處的規章制度規定,“全日班”環衛工人下午的上崗時間是1:30,老劉已經提前10分鐘趕到了清掃保潔責任區域東復線附近路段的店鋪門口。老劉說,夏天垃圾比較多,而且久了氣味難聞。所以,他都會提前到自己的保潔責任區域開始清掃。說罷,他在自己的環衛車里找出清掃工具,開始了下午的工作。
記者隨著老劉清掃的路線,看到他將沿路的垃圾一一掃凈。記者沒有打擾他,只在旁邊默默地看著他一絲不茍地清掃著路面。他先用大掃帚把一個區域掃一遍,然后再回過頭來,徒手拾起一些角落里和下水道口遺留的小卡片、包裝帶、果殼類等細碎的垃圾。
夏日的垃圾箱周邊,散發出陣陣惡臭,老劉將路邊垃圾桶的垃圾一一傾倒進環衛車時,蚊蠅一窩蜂地忽地躥出來,往四處飛散開去。記者遠遠就能聞到飯菜變餿或瓜果腐爛的氣味,行人路過時,也都紛紛唯恐避之不及。清掃中,老劉好像是在地上尋找一些很珍貴的東西一樣,把每一個地方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從不放過一處角落,從不落下一絲灰塵,把原本垃圾遍地的馬路收拾得一塵不染。他又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不停地揮動著掃帚,賣力地掃起街道的塵土垃圾,鋪滿路面的垃圾和落葉在他的努力下已經掃成了堆了,再將收集成堆的垃圾放入環衛車內。
“這會兒刮南風,得順著風掃,先把路上的垃圾、落葉都集中在路邊,之后再統一掃,這樣干活又快又干凈。”雖然老劉有周密的工作計劃,但風一吹過,他身后又落了幾片樹葉。趁著說話的空當,老劉取下帽子趕緊擦了把汗說,“高溫天氣清掃路面,最怕的就是沒有風,要是攤上中午且沒有風,人站在馬路上就感覺在蒸爐內,渾身汗津津的,難受死。但又最怕風大,垃圾很難掃到一塊,只能先順著掃一遍,等下回來再清掃一遍,大伙兒來上班的時候就是干干凈凈的馬路了。”
在一個模具加工廠門口,放著一堆建筑垃圾,一塊塊木板、一袋袋沙石……由于木板過長,老劉就先在一旁將木板壓斷再搬上環衛車。一位模具廠的工人見狀,丟出了一雙手套,讓老劉拿去用,小心傷到了手。老劉默默地拾起手套戴上,繼續壓折木板。繼而,他又鉚勁渾身的力氣去將一袋袋沙石搬上環衛車。
【心愿】舉手之勞就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清掃完了店鋪門口的垃圾,老劉開始踩著環衛車進入車輛川流不息的東復線。看見哪里有果皮、紙屑,他就停下車,一手拿著掃把,一手提著簸箕過去清掃。一天到晚近11個小時,彎腰、伸手、蹲起……一次次簡單重復的動作是老劉每天的工作內容,他沒有閑下來的空兒。東復線沿線幾乎沒有遮陰避涼的地方,累了,老劉也就一手拿著掃把,一手提著簸箕站著稍作休息會兒。
“馬路上,常常會留下很多車主扔的果皮、紙屑、飲料瓶,這樣清掃垃圾十分危險,有些環衛工人上了年齡,行動緩慢,躲閃不及后果不堪設想,希望司機、路人能體諒我們的辛苦,不要隨手丟垃圾。”老劉告訴記者,自己清掃馬路時,就被汽車撞過兩次,一次撞倒在地,臉上擦破了皮;還有一次撞掉了牙齒。
采訪中,老劉表達了自己在工作中最害怕的事兒,最怕市民隨地吐痰;最怕把垃圾扔進綠化帶;最怕車窗垃圾;最怕正在清掃時,還有市民往旁邊扔東西;最怕下雨下雪刮風,垃圾沾到路面上很難掃,得拿笤帚“推”……諸如此類,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都會大大增加。
隨后,記者對一些沿街商鋪就“您愿意給環衛工免費供開水嗎?”進行調查時發現,大多數商鋪老板都表示完全沒問題,如果環衛工人來接水并且店里有水的話,肯定讓接。
“我是安徽安慶的,和老劉是老鄉。老劉在這都掃了十幾年了,大家平時之間也都相互照顧。我跟他說沒水了,直接進來倒好了。”一家飯店的李女士告訴記者,“環衛工人在室外工作,天又這么熱,挺不容易的,不僅環衛工人,不管誰來,我們都會讓人家喝水,這是很簡單的事情。”
一家五金店的老板林先生也表示,給杯水不過是舉手之勞,這樣的事大家都喜歡做,接幾杯都沒問題。
當記者向正在清掃馬路的老劉轉述商家的善意時,老劉非常高興。“這么熱的天,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兩瓶水都不夠喝,買水又舍不得,那么貴。”老劉告訴記者,他一般也不會去店鋪里面接水,不好意思,怕人家嫌自己臟。“幸好垃圾中轉站離這也不遠,等裝滿垃圾就可以回去了,到時多喝幾口也無所謂,現在還得省著點喝。”
下午3:00,環衛車上已經裝滿了差不多整整一車的垃圾,在東復線的上坡路段,老劉艱難地踩著腳踏板。“這個天氣還好,一車垃圾差不多五百斤左右;下雨天的時候更重,一車起碼有七八百斤的垃圾,踩都踩不動。”老劉告訴記者,等裝滿一車垃圾后,他就要踩回垃圾中轉站傾倒掉,然后再折回來清掃,每天大概都要來回運送6車垃圾。
“當環衛工人這么多年,每天來來回回這么多趟,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看到眼前有一點變化,都會很一目了然。”望著被自己清掃過的整潔路面,老劉頗為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