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畢業季,高校的畢業生們紛紛開始收拾行囊,清空宿舍,準備回家的回家,求職的求職,就業的就業。大學時期,課堂上的書本,那些曾經看得入迷的小說,作為代步工作的自行車,陪伴了自己幾年的電腦……面對著堆積如山的東西,很多大學畢業的同學不知如何處理才好,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然而,隨著社交網絡和移動媒體的發展,不少高校畢業生們進軍“跳蚤市場”的方式也越來越“潮”,有的同學甚至直接通過論壇、微博和微信“甩賣”家當。
經濟實惠型:甩賣
7月,又一批大學生將畢業離開校園,可是如何處理大學期間用過的舊書籍、舊生活物品,成了令他們頭疼的事情。近期,記者在論壇、微博和微信上看到,發布轉讓信息的畢業生很多,畢業生的二手物品也是五花八門,小到水瓶、臉盆,大到單車、電腦,品種繁多。
“這么多還能用的東西,扔了實在可惜,不扔又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打算畢業離校的網友“快樂的蝸牛”對記者說:“我馬上要回老家了,像鋪蓋、臉盆這些還有利用價值的舊物品根本沒法帶走。想到最終只能當做廢品處理掉,心里挺難受的。”對于畢業后自己的一些物品,“快樂的蝸牛”希望能通過各種渠道盡量低價售出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記者在一些論壇的“跳蚤市場”和某幾個二手交易網站上看到,最近一個月以來,二手書籍和衣物交易情況一般。大多售價在10-100元之間,且交易量也是非常小的。相比二手書籍和衣服,二手自行車、電腦及數碼類產品在網絡市場的銷量可觀,交易成功者不在少數。
網友“LQ5”:我畢業的時候都賣了,1元到20元的,熱水瓶、臉盆、衣架啥的,只要給錢就賣。
網友“果凍布丁”:我的賣了,在校園里擺攤,但是校外的村民來買的比較多。
網友“靜心思聽”:當廢品賣了,給人家也不愿意要。
復古懷舊型:郵寄
無獨有偶,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小林也有著同樣的苦惱。小林來自安徽,畢業后打算回老家發展。他覺得把這么多東西搬回家太不方便也不現實,自己除了帶些專業書回去,其他的一些書卻不知道送給誰。“這里面好多書當時都是以高價買來的,而現在只能以一毛多一斤的價格賣給收廢品的,一套價值幾百元的教材被當做廢紙只能賣個二三十元錢,感覺很不值。”小林不無惋惜地說,“我們生化制藥技術專業的書籍專業性很強,工作后經常看看,會很有用處。雖然今年畢業有不少東西要處理,但專業方面的書籍我一本也沒賣。為了寄這些書,郵費就差不多夠我買一張回家的車票了。”
一位姓陳的同學說,宿舍里用了三年的電腦里面存了很多大學時期的學習資料和照片,那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自己很舍不得把電腦隨意處理掉,但又帶不回去。所以,再三權衡后,最后選擇把主機留了下來寄回家,顯示器則很便宜賣掉了。
“以前去臺科院那邊都是派件的,上月開始,都變成去取件的了。”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快遞公司只提供信封和紙袋,但這些中小型的包裝袋遠遠滿足不了畢業生大件物品的裝載,因而常常耽誤了快遞員取件和投送快遞的時間。該快遞人員提醒,畢業生在郵寄大件物品時,應該先自行用紙箱或泡沫紙打包好,再聯系快遞人員前來取件。
網友“活的不明白”:覺得有用的都寄回去了。
網友“欣彤”:扔掉太可惜,賣又沒人要,帶又帶不了那么多,只好寄回家了。
網友“你懂的”:這年頭郵費太貴,真是傷不起!但有些東西賣了、扔了,就怕永遠都找不回來了。
簡單方便型:扔掉
承載知識的書籍最能體現大學生活的實質,可到大學畢業時,這些書似乎就成了學生的負擔。除了臺州本地的少數學生將一些書本帶回外,大多數畢業生對書的處理方法是一扔了之。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由于臨近畢業,不少學生忙于寫畢業論文或找工作,抽不出閑暇時間,絕大多數書籍最終只能以每斤幾毛錢的低價賣給廢品回收人員或者直接當做垃圾扔掉。
“現在的學生畢業離校那會兒,潔具、清潔劑、洗臉盆等都扔了,連嶄新的書本也都統統扔掉了。”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宿管阿姨告訴記者,在畢業生丟棄的物品中,書本占了很大的比重。對此,很多學生表示很無奈,“帶回家很麻煩,賣也沒人要,大學幾年下來,交的書本費起碼有5000元,但是回收后的價格也就一百來元錢。搬來搬去找廢品回收人員也麻煩,直接扔了簡單方便。而且,書本太重,現在快遞也是論斤付郵,寄快遞的錢還不如以后拿來買書。”
除了一些在黃巖就業、參加社會實踐和留校的學生還住在學校外,很多宿舍樓都已人去樓空。記者在某幢宿舍樓里看到,不少盆栽、綠植整齊地排列在樓道里。宿管吳阿姨告訴記者,不少畢業生臨近畢業都無暇照顧,離校前,都直接把這些盆栽、綠植扔了出來。她看到后,覺得太可惜了,就都整理起來放在一起先代替它們原來的主人照顧著,等開學后再這些盆栽、綠植物色新主人。
網友“大果子”:賣什么呀,麻煩!我就直接扔了,不要的東西全扔,賣也賣不了多少錢。
網友“天堂標兵”:給學弟學妹什么的,誰能用上給誰,其他的都扔了。
網友“蘭提斯”:扔,全扔,啥也不要,都畢業了,還要啥?
愛心奉獻型:送人
學長學姐畢業離校,卻成了不少學弟學妹們最開心的時刻。“看!這個電風扇就是學姐送給我們的,學姐說反正家里空調、風扇都有了,帶回去也用不到。這不,這會兒天氣這么熱,我們剛好用得上。”臺州科技職業學院一名大二留校的女生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一些學長學姐畢業離校前除了快遞回一些衣物、書籍,剩下一些用不著了的生活物品就都送給了平時關系較好的學弟學妹。
“該賣的賣掉,該寄回家的寄回家,該扔掉的扔掉,該送人的送人……”采訪過程中,許多同學表示,盡管處理了一批又一批的書籍、衣服和生活用品,但還是有不少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被遺落在宿舍樓的某些角落里無人問津。他們很想把這些舊書籍、舊生活用品捐獻出來,只是不知通過何種渠道進行捐贈。
在某單位上班的金女士,女兒今年7月份大學畢業,而對于一些不容易帶回來的東西,女兒也都選擇了送人。但金女士表示,其他的都可以送人,但是相關的專業書籍還是希望女兒能寄回家。金女士告訴記者:“以后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看看,鞏固自己的知識,賣了多可惜,以后想看還要去買。雖說現在網絡很發達,有時候都可以上網查,但是我還是希望她能多看看文本書籍,這也是培養個人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網友“清若芷萱”:給學弟學妹什么的,誰能用上就給誰。
網友“天真遇上現實”:先讓學弟學妹們過來挑了,剩下的都送給宿管阿姨了。
網友“瑯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牽個頭,為這些舊書籍、舊生活用品找個更好的歸宿。
采訪札記:
通過對畢業生、在讀大學生、大學生家長等各個群體的采訪,記者發現,對畢業生的各種物品處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其中一個共同點是書籍要是直接當做廢品處理確實太可惜。而對不少生活用品的低價售賣,各人的觀點不同。記者曾經也在大學校園里學習、生活過,大學畢業時,專業書籍都帶回了家,即便是一些瑣碎的生活用品也舍不得隨便扔掉。能賣的賣,能送的送,更多的時候是為了一種經歷和一種心境。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大學最后時光里的一段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