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太自我,都12歲了,還不懂事,不懂感恩。”日前,一位家長網友“纖纖微塵”氣憤地在黃巖新聞網九峰論壇上發帖稱,自己對孩子的照顧幾乎是無微不至了,孩子做完作業了,幫著整理書包;忘帶課本或作業了,趕緊給送到學校;孩子跟小朋友打架了,又急忙出面調解……可即使這樣,孩子也不“領情”,有些會覺得父母太啰嗦,太煩人了!
“兒子每天放學回到家,如果我們晚飯還沒有做好,他就以此當作‘交換條件’——借手機讓他玩會兒游戲,或是上會兒網。還告訴我們說,這是為了在同學中樹立威信。如果游戲不加緊攻關,不知道一些網絡新詞,還會被班上的同學們笑話……”談及兒子的表現,“纖纖微塵”很是難過,“前幾天,孩子的爸爸出差去了,我身子不舒服,就多給了他幾元零花錢,讓他到外面去吃。結果,他只管自己吃好了回來,還興高采烈地跟同學打電話說,爸爸出差,媽媽生病挺好。”
家住白楊新村的周女士說,長輩的過度溺愛,很容易導致孩子恃寵而驕。“像我女兒,以前在家幾乎沒自己動手吃過飯,可在幼兒園里老師和阿姨卻都表揚她吃飯的時候很乖。但是一回到家,可就不得了啦!奶奶寵,爺爺疼,爸爸愛的,就十足地嬌氣,還帶有依賴性。一到吃飯的時候,還要爺爺奶奶追在她屁股后面喂飯,才勉強吃上幾口。”
“目前不少家庭的成長環境讓現在的孩子抗挫力差、太自我、人際交流能力差……其實,家長更需要自我反思。”新愛嬰早教中心的趙老師告訴記者,每次上早教課或搞活動,一個孩子身邊最少陪著兩位家長,多則四五位。孩子想要什么,還沒等說,家長們已經送到手里,根本不用考慮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孩子應該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們做了,而忽視了對孩子主動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養。我就曾看到過一個小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起初以為不愛吃雞蛋,他卻說這雞蛋跟他們家的雞蛋不一樣,他們家的雞蛋是白色的、是軟的、好咬,這個雞蛋太硬了。原來這個孩子從小看到的雞蛋都是大人剝好的,而從來沒有看到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